齐豹将自己手下最得力的一个人献给了公孟絷当车右,这个人叫宗鲁,孔武有力,忠勇两全,深得公孟絷信任。
公孟絷掌握了司寇大权,这让卫国执政上卿北宫喜和卿大夫褚师圃非常不满。
公孟絷听说这两人对自己不满,顿时火大了,在很多公开场合宣布,自己与这两人为敌,总有一天要灭了这两人。
公孟絷是有这个底气的,因为卫灵人对公孟絷非常信任,甚至到了明知公孟絷有些胡作非为,但也听之任之的地步。
毕竟,国君之位,按理就应该属于哥哥公孟絷的。
公子朝想要夺位,就必须除掉公孟絷。
于是,公子朝暗中联络了齐豹、北宫喜和褚师圃等人,这些卫国大佬聚在一起商议的事,当然是天大的事。
就这样,一场阴谋夺位的行动展开了。
由于齐豹非常欣赏自己送给公孟絷当车右的忠勇之士宗鲁,所以起事之前,齐豹偷偷对宗鲁讲,公孟絷这种人不是好人,肯定没有好下场。
如今,卫国公卿大夫们已经联合起来,要干掉公孟絷,希望宗鲁早点离开公孟絷,否则将要摊上大事。
谁料宗鲁对齐豹说,原本自己是你齐豹的人,但被你齐豹送给了公孟絷,公孟絷就成了自己的主人。
公孟絷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自己作为他的家臣,必须对他忠诚。
最后,宗鲁表示,你们要起事干掉公孟絷,那就去干好了。自己已经是公孟絷的人,不能在公孟絷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离开他。
但你齐豹本也是自己的主人,自己也不会出卖你齐豹。
我宗鲁,宁可因此而死,也不能做不忠不义的人。
最后,公子朝、齐豹等人起兵造反,杀死了公孟絷,赶跑了卫灵公,宗鲁英勇战死。
当然,卫国内乱的事,不是这样三言两语可讲完的,具体我们放在卫国风云里详细讲。
最后的结果是公孟絷被杀后,公子朝叛军内部生了分歧,具体是参与叛乱的北宫喜等人的目的是杀了公孟絷就行,但不能废立国君。
再加上齐国出面,最终公子朝被迫逃亡,卫灵公回国继续担任国君。
这里,与鲁国有关系的,正是为公孟絷英勇战死的忠勇之士宗鲁。
因为孔子的学生琴牢本就是卫国人,他在卫国时就听说过宗鲁是一位忠义两全之士,对他非常敬仰。
如今,宗鲁死了,自己得回卫国去吊唁他,以示自己对他的尊重。
孔子听说琴牢要回卫国吊唁宗鲁,当场就批评琴牢:“宗鲁算什么忠义呢?君子不食奸人俸禄,不受祸乱之为,不为利益身陷奸邪,不以邪恶对待别人,不掩盖不义之举,不做非礼之事。
但宗鲁明知公孟絷非君子,仍要食其俸?,这叫食奸人俸?。
对对齐豹不加以劝阻,令其放弃行乱,使祸乱得以进行,这是接受祸乱之为。
公孟絷马上要面临大灾,宗鲁却还要尽忠,这叫为利益身陷奸邪。
公孟絷之所以死于非命,就是因为平时胡作非为,宗鲁不加劝阻,这是以邪恶对待别人。
不向公孟絷举报齐豹等人谋反,这是勾结恶人,为不义之举。
不劝公孟絷,不劝齐豹,不举报,这都是非礼也。这种人,不仁不义,不值得吊唁。”
琴牢却道:“生命,是最高无上的。宗鲁固然有不对之处,但能够为主人献出生命,学生认为此乃大义。学生没有老师那样的学问,只知道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吊唁。”
就这样,琴牢不顾孔子之劝,毅然赴卫国吊唁宗鲁。
要知道,宗鲁在卫国已经被认为是公孟絷的死党,虽然已经身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哪怕是宗鲁的至亲好友,都可能不敢轻易为他吊唁。
孔子又气又急又担心,看着琴牢离去的背景,跺着脚大声骂道:“狂人,狂人!你小子怎么那么不听劝啊。”
后来,孔出周游列国时,在陈国几乎到了山穷水尽地步,尤其是被盗匪围困时,突然想起自己的弟子们,将曾点、琴牢、牧皮这三人视为狂士。
也许,那个时候,孔子在想,自己的弟子中,如果多一些琴牢这样的狂士,自己就不担心盗匪围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