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了一会儿,大家接着看朱棣采取的执政措施,为了恢复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对外扩张取得的战果等。
看完这些措施,部分人觉得这可以验证他们的看法,朱棣确实还是一个合适的皇帝的。
接下来是朱棣的过。
【15世纪的明朝,经济繁荣,实力雄厚,是世界上一大强国。朱棣实行积极的外交政策,派郑和下西洋。】
【主要是为了向外国展示明朝的富强,提高明朝在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和海外国家交换奇珍异宝。】
【郑和七下西洋,规模浩大,给海外国家带去大量的金银货币、优质丝绸、瓷器等。这些东西部分用于慷慨送礼,展示大国风范,一部分为了贸易。】
【朱棣大规模用兵、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等事宜,给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导致民乱、农民起义时不时生,因为削藩不彻底,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有点好大喜功的。】
西汉。
刘彻:有点想收回刚刚对朱棣的评价了。
好大喜功,刘彻承认自己也有这个毛病,谁不想自己当皇帝的时候,国土面积大、经济富强,在历史上写着汉武大帝干了哪些哪些大事?
可看了这么多历史,刘彻也明白了,这样完美的皇帝是没有的。
不过朱棣是不是有点离谱了?
明朝的海航技术这么牛,出去就为了和别的国家交朋友,有没有搞错?
用那么多金钱换回来的东西,香料、檀香、宝石、象牙,这听起来就很亏好不好?
即使不能挣钱,起码也不能亏损啊!
看看,这个郑和出去后还给那些国家送东西。
生意是这么做的吗?
这是慷老百姓的慨,回来的供品倒是你朱家收了,对于整个国家有什么实际应用没有?
越想越觉得奇葩,刘彻没忍住了弹幕。
【西汉刘彻:朱棣,你是散财童子吗?派郑和出去散财?这么做生意不亏吗?你们大明国库真是充足。】
明朝。
朱棣看完自己的过,想看看有没有人在弹幕上说他。
结果一抬头就看到刘彻说的话。
朱棣被刘彻的话噎到了,什么东西?散财童子?
经过后世的语言洗礼,朱棣现在知道刘彻说的散财童子肯定不是好的那个意思,这赤裸裸的讽刺,朱棣能感觉出来。
他有点不服这种说法,他是为了展示国威好不好?不光是送钱的。
用裴姝他们时代的话讲,他也是为了向海外国家秀肌肉啊!
而且郑和也带回来很多东西好吧。
不过被刘彻这么说,朱棣反思了一下,难道大明真的亏了?
不回复刘彻的话也不好,他在弹幕上简单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不曾想,等朱棣完后,有人在弹幕上匿名讽刺:
【明朝一片小瓦砾:你们老朱家倒是不亏了,亏的是我们老百姓的钱好不好。你拿出去的钱不是我们老百姓的税收?永乐大帝,少干一点这种事吧。】
弹幕的是明朝正统时期一个名叫叶宗留的矿工,这个时期的皇帝为了得到白银,拼命压榨他们矿工。
他们都快过不下去了。
为什么他的匿名称呼是一片小瓦砾呢?是因为他在裴姝的时代学到了一个词,韭菜。
这个词是他无意间听到的,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
这几天叶宗留疯狂思考后世关于人民的问题,他们老百姓不是一无是处的,大明只靠那些王公大臣就够了吗?
王公大臣吃的是他们自己种的吗?穿的衣服是他们自己织的?用的碗是他们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