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多读一读历史,那只能感慨华夏文明的运气是真的好,真的好啊……罗马文明于395年分裂,直到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前,整整一千年的光景,也再没有恢复过统一。汉与罗马曾经是神交已久的笔友,但两千年以后的今天,罗马文明已经湮灭于尘埃,汉文明却还可以坐在世界的棋桌边,等待下一次开局。€€€€“当初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如今在何方?“
这个民族总是被他们中最优秀的人保护得很好,诚哉斯言。
第5章玄武门之变(五)
眼见齐王越骂越凶,脏话实在不堪入耳,忽然半空中啪一声巨响,骂声戛然而止。李建成收回马鞭,不再理会痛得满地乱滚的四弟。他直勾勾盯着李世民,面无表情:
“你三年就解决了突厥?”
李世民愣了一愣,记起方才天音泄漏的未来。他微微沉默,只能平静回答:
“我也不知道。”
李建成继续盯着他:“你怎么做到的?”
€€€€李世民的确曾向他夸口,说领兵十年便可解决突厥,他当时一笑置之,只以为是小儿狂言。但这现实之离奇,居然比狂言还要出想象。
李世民叹了口气:“我还是不知道。”
这是实话。即使以天策上将纵横无敌的军略,也确实想象不出这样不可思议的胜利。突厥控弦百万,据地千里,军力犹在大唐之上;到底是怎样的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在三年内平定这样的心腹大患?
围聚的将领也反应了过来,长孙无忌、尉迟恭、张公谨、侯君集等面面相觑,随后向秦王投去了惊愕的目光。他们都是熟知军情、久经沙场的人杰,但正因为熟知军情,才会被这消息震惊到言语不能,甚至忘了出声赞颂主上。
€€€€三年平定突厥?这是人力能做到的么?
你还不如说秦王为蛮夷拥戴,被公推为他们的可汗呢……
李建成嘴角抽搐,继续问:“那‘天下大治’、‘海内升平’又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微微摇头:“盛世岂能靠一人缔造?我才学短浅,正需贤臣辅佐,才能匡正过失,致天下以太平。”
李建成尚未说话,天音已经响起:
【而且,李世民也成功将玄武门之变的损害控制在了最小的范围。除李建成、李元吉以外,东宫与齐王府的属官都被赦免,部分贤才甚至被委以腹心,在新朝继续光热。如东宫旧臣魏征、薛万彻等,便在贞观之治中居功至伟。魏征的直言敢谏固然难得,但太宗皇帝能接纳仇敌心腹的谏言,心胸的确是开阔广大……】
€€€€得了,秦王殿下不是要贤臣匡正么?现在现成的贤人名单就送上门来啦。
至于贤臣们的旧主李建成……太子殿下在马上晃了一晃,竟然莫名有了种被当面带绿帽的屈辱。
当然,这种羞耻与屈辱只是一闪而过,李建成仰面望天,心中充塞的却是悲凉,仿佛仅仅在一眨眼的功夫里,他便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天意抛弃了他,父皇抛弃了他,甚至连东宫的忠臣们都背弃了他。
他还剩什么?莫非他真是被天意厌弃,活该被李二除掉的绊脚石么?
接踵打击之下,李建成心灰意冷,只觉往昔争名夺利的雄心寸寸化为灰烬,再也提不起勾心斗角的力气。
他茫然扫过周遭的众人,只觉往日恨之入骨的敌手,而今也没有了怒的心气。
始作俑者秦王可没时间顾忌受害者李建成的心态,他正凝神仰望天空,如饥似渴的观察每一个细节呢€€€€在提到魏征、薛万彻时,天幕相当之贴心的附上了这些东宫旧臣为李二陛下建立的功勋、贡献的谏言。而其中魏征的进谏恳切平实、处处切中要害,更是令秦王心痒难耐,恨不能立刻将如此贤才招致麾下。
€€€€至于苦主李建成会怎么想,那大概就考虑不到了。
【当然,玄武门之变终究是一场篡逆。无论再怎么样谈论它的正面意义,也不能否认它对唐代伦理的巨大破坏。
在玄武门之前,南北朝已经有过无数的叛乱、宫变,但动者即使一时胜利,建立的王朝也难以长久,终究赢得的只是骂名。但李世民却以他的事迹打破了这个定律,他证明了,即使逆取也可以顺守,即使杀兄屠弟,逼父让位,也可以靠着文治武功留下青史美名。
这种榜样的刺激作用就太大了。尽管大多数篡逆者的才华不如李二陛下的百分之一,但不妨碍他们大胆起航,追逐梦想,普通而又自信。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自玄武门后唐代宗室人人以太宗皇帝为榜样,激情澎湃投入到集体吃鸡的大逃杀中。
所谓皇帝与皇子斗,皇帝与皇后斗,皇子与公主斗,偶尔太后和太上皇挥晚年余热,也要下场与子孙们斗一斗€€€€两两对接,彼此排列组合,那是怎样一幅勃勃生机、万物竞的景象啊!
说实话,巨唐数百年社稷,平均下来每个皇帝都能轮上一次宫变,那真是人人有梦想,各个敢造反,不要说高度稳定的宋、明,即使大汉也只能瞠目结舌,高呼不可战胜€€€€能在大一统王朝中搞出乱世吃鸡的风采,那也是我巨唐一枝独秀,傲视群雄……】
天音中带着戏谑调笑,方才还在为天降大任而喜悦兴奋的秦王立刻僵住了。
同样全神贯注聆听的秦王府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