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武的一句话,不知道要让崔杼死多少脑细胞。这也就是上位者动动嘴,下位者就要各种难受了。
崔杼退下,需要找自己的属官,再喊来一些实际领兵将校,好好合计合计一些,看看能不能商议出实际可行方案。
到后面,孙林父都受到了崔杼的邀请,到了地方听了一阵子才明白在商议什么。
“我或可使原卫人战场倒戈。”孙林父没有大大咧咧说出来,仅仅是小声跟崔杼咬耳朵。
崔杼压着声音,无法掩饰其中的诧异,说道:“今日投奔卫人多也,仍有义士可左右战局?”
对汉国来说,荀军能弃暗投明的都叫义士。
这些“义士”在荀国那边则是绝对的叛徒,还是性质相当恶劣的那种。
孙林父没有半点骄傲,说道:“荀与齐、鲁、曹诸国久战,荀氏之‘士’、‘徒’、‘羡’大批消耗,自是需补以卫人。”
战争肯定会死人,出现了伤亡想要继续打下去就要增兵。所以除非中行吴不利用卫人,要不然有许多卫人得到中行吴的重用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那么,卫人上战场为荀国而战,他们立下了功劳算是功劳吗?中行吴再不愿意也要有功就赏,不然就是国将不国了。
崔杼知道荀军中有不少卫人,就想汉军中有不少秦人,只是真的没有想到已经成为荀国利益既得者的旧卫贵族那么干脆就能反水。
如果心态还是停留在春秋时代,真的会使人感到意外。
崔杼尽管是汉国的国尉,并且已经实际参与了相当多的大小事务,心态还是停留在春秋时代的人之一。
倒是孙林父因为人生经历较为坎坷的关系,心态完全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变化,以至于看到崔杼那副样子,心里止不住有些酸溜溜的。
崔杼的经历也坎坷只是在决定跟随吕武之后,开始以解朔为榜样,越混越好的同时,人都成为汉国的国尉了,不出意外崔氏怎么也能成为汉国的显赫家族之一。
“如无差错,大汉一年兼荀,两年使各晋归一,绝非难事。”孙林父看上去很有信心的样子。
崔杼除了赞同点头,还能怎么着?
因为他们职位的不同,接触到的政务其实也就不同。作为国尉的崔杼仅仅想到汉国玩命能拉出五六十万大军,着实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不使汉国成为霸主。
要知道曾经的晋国出兵最多也就是十五万,牢牢占据中原霸主的地位,还一度成为当世唯一霸主。
汉军的质量并不比晋军低,某方面来说甚至强大许多。曾经的晋军着甲率也就一两成,现在的汉军着甲率可是达到七成之多啊!
翌日。
天还没有亮,各处就开始飘起了炊烟。
而汉军与荀军不约而同地派出人手,先行前往战场各处进行查探。这种动作在以前根本不会有,然而吕武很清楚地知道时代变了,中行吴同样跟上了时代的潮流,肯定会防着一些可能生的事情。
东方放亮之后,黎明前去战场侦查的双方斥候各自归回,数量上都有减少,受伤的人也有,说明他们遭遇时生了厮杀。
汉军这边最先做好了出战的准备,各处的辕门打开,涌出了诸多的人马。
大概是汉军出营后的两刻钟,出营的汉军已经摆开了阵势,荀军那边才慢吞吞有军队出营。
从高空俯视,其实就是各处军营不断涌出军队,整理好队形之后,再向同一个位置汇聚而去。
慢慢的,也就是东方的太阳上了三竿处,已经有双方的部队相隔不足三里在各自活动。
差不多是辰时三刻的时间,汉军的王旗出了军营,吕武乘坐战车在大批甲士和骑士的护卫下,缓缓地向交战位置前进。
这一次中行吴又是慢了吕武一刻钟的时间,他一样带上了自己的王旗,朝着己方大军的前方运动。
来自列国的观察员们,他们或是自己,又或者几个国家的代表一块,鸡贼地带上人手去了战场附近的山头,也不管山头上的汉军或是荀军,开始搭设场地等着观看厮杀了。
吕武来到己方阵前,注视向了对面的荀军,从一个个旗号来分辨来自哪个家族,现中行吴将自己的嫡系部队摆在了阵型的前列,出战的非荀氏部队也比较少。
“这是现了军心浮动,不信任外姓贵族了吧?”吕武得出了这个猜测。
可以想象的是,待在营盘的外姓贵族麾下,一定也有中行吴信得过的心腹在监视?
第852章:汉王,你不讲武德!
哪怕之前在会盟台已经有过王对王,来到战场身份足够高的人上前致师依旧是免不了的事情。
吕武改换成了骑马。
中行吴依然是乘坐战车。
两人间距不到五米,互相行礼之后,该约定要不要出几个武将单挑,或是直接大军交锋了。
吕武洪亮声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将士何辜!不如你我对决,胜者享有一切?”
中行吴一听傻眼。
谁特么不知道吕武是公认的当世第一猛人,哪怕是年纪近六十,吕武也有好些年没有展示个人武勇,世人恐怕也不会忘记吕武那些惊人的武力展现。
从来没有展露过个人武勇的中行吴有点被拿捏住了。
这一场战争是有点不一样,虽然是两国的国战,舆论上已经变成了“四晋归一”的战争,能够用两位君王的拼杀来决定胜负,初听好像有点儿戏,认真一想的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