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朝一统天下,不光是乾元帝的一生夙愿,也是郭盛这等臣子的。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是怕着天下太平。
天下如何太平
自然一统归一。
郭盛做为枢密使,那也是盼着这一个相爷,那是名符其实。
郭盛想领兵去北边作战,坤德帝自然在朝议上,那是跟大臣们议了一回。郭盛是如此盼着天下太平,其时,许多重臣也是一样的想法。
正是因为有一个梦想,这些人才会得到乾元帝的重要。
可坤德帝对于这些老臣却是心生不满。
坤德帝不是一个耳根坚定的性情。坤德帝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皇帝。最近,坤德帝的身边有一个小太监得宠。这是一个姓谢的太监。
谢太监容貌美,这符合坤德帝的审美。
这一个谢太监会来事儿,那不光是讨好了坤德帝,连坤德帝的宠妃也是讨好了。总之,在坤德帝的身边那是听不到谢太监的坏话。
谢太监又是一直忠心的样子。
这办了好些事情,那是办的让坤德帝心里妥妥的舒坦。这不,坤德帝在谢太监这儿,就是随口提了朝堂上的重臣。
这一提,坤德帝就是随嘴这么一说。
可谢太监却是记在心上。
不久,京都就是出了事情。
杨枢密使的家人跟坤德帝的宠妃,糜贵妃的娘家人起了冲突。那糜贵妃的弟弟还让杨枢密使的儿子打断腿。
两个纨绔子弟闹出的一桩矛盾,看着事情不大。
可这引起的风波却不小。
总之,糜贵妃在宫里是哭了一场。
可却没求到坤德帝的跟前,反而还是脱簪认错,说是糜家教子无方。糜贵妃以退为进,那成全杨枢密使的威风。
坤德帝当然不舒服。
于是,糜贵妃那儿,坤德帝就是去的少了。
谢太监瞧着皇帝心情不好,就是动了话,道“陛下,贵妃娘娘也是一心为您着想。杨枢密使势力庞大,那又是先帝给您留下来的辅臣。这如何都不应该以这等子弟之间的嬉闹之事,那是罚了杨辅相大人的。”
“朕的脸面,瞧着还不如一个臣子”
坤德帝依然生着气。
谢太监这自然不会跟皇帝顶话。
相反谢太监只是急皇帝之所急。这不,皇帝这儿又不缺美人儿,这是谢太监给献上来的。有美人相伴,皇帝的心情好了许多。
当然,糜贵妃那边在给谢太监塞了不少的银子后,又是重新的夺回皇帝的荣宠。
至于杨枢密使这一位辅相的儿子
那一位杨公子好巧不巧的,那是又犯了一桩事情。这不,在京都打使了良民。这一回,杨公子被京都的府尹给拿去衙门。
杨府因为有杨辅相压着,倒不敢去衙门里闹腾。
可到底还是疏通了关系,这事情大事化小。小事肯定化不了。这人命官司,京都的众人都是巴巴的瞧着呢。
这一桩案子审到这儿,那肯定就是让杨公子逃不掉。
杨公子倒是一直喊冤枉,只道有人陷害他。
可府尹这边因为京都百姓的议论,那是舆论汹汹,这自然准备便是要审的有理有据。一时间,那是怕断案子,那是断的重了惹着杨辅相。又怕断的轻了,那是让糜贵妃那边给抓着把柄。
府尹大人叫一个愁,这是愁的头都快白了。
最后,杨公子这一个案子那是审不下去。
因为杨公子死在京都府尹的牢里。
这真是让府尹大人叫一个冤枉。他可是让下面的人好好的侍候着,可不敢慢待杨公子一分一毫。
杨公子死了
凶手是谁还重要嘛。在京都诸人的眼中这肯定不离十,那是跟糜贵妃的娘家那是脱不开关系的。
糜贵妃本来不错的名声,一时被风评所害。
坤德帝这边就是受到一些老臣的施压。这自然要让糜贵妃的娘家人出来认罪。
杨公子打死人的官司,如今又是一波三折。杨家也是拿出人证来,那是证明杨公子没打死人,死的人那是有人指使的。
那就是拿命来碰瓷。
这就是故意陷害杨公子。
从害人,再到被陷害,再到丢掉小命。
杨公子这一个人给京都的百姓上演一出大戏,那一个一曲三折,那一个荡气回肠。
杨公子可不是小人物,他的死,自然不会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