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1937年11月国民政府部分机构由南京迁至武汉后,该地实际成为华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日军大本营6军部在日军占领南京后,就开始研究攻占汉口的作战计划,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被迫暂时搁置。
1938年4月初,日军大本营决定实施徐州会战时,同时也决定实施武汉作战,在制定徐州会战计划时,即“预想到会战以后的形势并把将来进行武汉作战也考虑进去。”
5月底,日军大本营6军部决定了在当年秋季进行汉口作战。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正式决定实施攻占武汉的作战决定。
徐州失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增强指挥机构与作战能力,决定调整作战序列,于1938年6月中旬新编了第9战区。
同时决定以第9、第5两个战区所属部队保卫武汉。参加武汉保卫战的部队以及空军、海军,共计14个集团军、5o个军,作战飞机约2oo架,舰艇3o余艘,总兵力接近1oo万人。
国军各兵团部队自6月开始就分别利用鄱阳湖、大别山脉等天然屏障,积极组织防御,誓要保卫大武汉。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也参加了此次会战。
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石叟指挥27个军,负责长江南岸的作战,第1兵团司令长官薛伯陵所部防守南浔线,并沿着鄱阳湖配置兵力,以南昌为基地,以外线之势击破西进之日军,防止日军进攻南昌及迂回攻击长沙。
第2兵团司令长官张逸斌所部确保九江至瑞昌正面防线,并沿江构成阵地带,防止日军由瑞昌西进,直趋岳阳、蒲圻、咸宁;汤恩伯军团则控制于各重要据点之间,以便随时策应一线作战。
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德邻(1938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由白健生代理)指挥23个军负责江北作战。具体部署为:
以第4兵团司令长官李品仙所部为右翼兵团,利用长江北岸大别山南麓丘陵湖沼的有利地形,遏止日军取捷径攻略武汉。
以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长官廖磊所部为中央兵团,布置于太湖、潜山西北等山地,相机南下,侧击西进之日军。
以第三兵团司令长官孙连仲所部为左翼兵团,控制于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之间地区,利用地障,主要任务在于阻止日军迂回到武汉北面攻击。
命令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长官韩德勤所部担任敌后游击;以第二十九集团军司令长官王缵绪所部为第二线兵团,策应一线作战。
另以第1战区在平汉铁路(即现在的燕京至汉口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攻击。
第3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即杭州至株洲铁路)向粤汉铁路(即广州至武昌铁路)迂回。
这种战略部署,体现了以外线进攻为主,阵地防御和游击为辅的战略防御格局,从总体上看,是符合持久抗战的战略要求的。
1938年5月,日军在攻陷徐州之后,就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决定先以一部兵力攻占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然后以主力沿着淮河进攻大别山以北地区,由武胜关前出进攻武汉,另以一部则沿着长江西进。
后来因为日军第14师团及第16师团被独立纵队歼灭,被迫中止了沿淮河主攻武汉的计划,改以主力沿着长江两岸进攻。4日,日军华中派遣军调整战斗序列,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十一、第二军共约14o个大队25万兵力,负责对武汉的作战。
日军华中派遣军命令冈村宁次指挥侵华日军第十一军5个半师团沿着长江两岸主攻武汉;东久迩宫稔彦王指挥第二军4个半师团沿着大别山北麓助攻武汉。
命令日本海军及川古志郎第3舰队12o余艘舰艇,日本第一个飞上天的飞行员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团5oo余架飞机,另以华中派遣军直辖的5个师团分别担任对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的警备任务,以巩固后方,保障此次进攻武汉的作战后勤。
根据日本御前会议的决定和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针,1938年6月18日,日军大本营以大6命令第119号下达了实施汉口作战的准备命令。
日军根据大本营指示,将徐州会战后正在豫东、皖北地区的第13、第1o、第9、第6等师团转移南下,集结合肥地区。
又从华北及日本国内调遣部队,以加强华中方面冈村宁次指挥的第十一集团军,增强逆江作战兵力。为了进行武汉作战,日军大本营在华中地区集中14个师团的兵力。
直接参加武汉作战的是第11军和第2军共9个师团的兵力,约25万余人,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共有各型舰艇约12o余艘,各型飞机3oo余架。
1938年6月23日下午,温暖接到报告,武宁县集市有国军第31集团军的官兵强行要低价购买物资,遭抵制后开枪抢劫。
温暖跟汤恩伯没有交情,也不喜欢打仗滑头的第31集团军,这些家伙竟然胆敢来武宁抢劫,温暖命令将领头的军官在集市当众枪毙,尸体让士兵带回。
这个被枪毙的军官是国军第31集团军的参谋,汤恩伯认为连沟通都没有沟通就将他司令部的参谋当街枪毙,没有给他留一点面子,于是向陈石叟告状。
陈石叟电报向独立纵队询问有关情况,温暖回电:“无论何人,胆敢在我的驻地纵兵抢劫,杀无赦!”
陈石叟收到冷冰冰的回电苦笑道:“这个杀神,连我的面子也不委婉退让一下,惹谁不好,去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