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只好脱去外套上了床,紧挨着边,身后放着枕头,里面大部分地方都由艳梅睡。
他太累了,很快就睡着了,艳梅则是过了很久才睡着,她一时有点不习惯。
第二天,一大早,三郎就已经将粟米粥熬好了,酱菜、碗筷都在桌子上,大家吃完纷纷去忙了,他吃完洗刷好后,也去打铁场继续干活。
这时候才看到,东边有几处广场,里面好多年轻人都在炼制打铁,小孩子则在旁边观看,那里有很多师父在教大家,平时那里只有锅炉,是没有人的,原来是个教学点。……
这时候才看到,东边有几处广场,里面好多年轻人都在炼制打铁,小孩子则在旁边观看,那里有很多师父在教大家,平时那里只有锅炉,是没有人的,原来是个教学点。
问了身边的师父才知道,每逢双月,这些人就要来这里学习,全部自己动手,从运炭火开始,一直到打铁结束,炼制成品刀剑等兵器出来。
十岁以上的男孩子都要学习煅烧、打磨,以下的孩子观看,帮着拿东西。
女孩子帮家里干家务活、农活,实在闲的女孩,可以在家练习巩固所学的技艺,也可以去观摩打铁技艺。
他们的炉子没有大人的大,炼制的刀剑也是小的,炼成好的刀剑可以卖,不好的回炉重煅烧打磨。
到处都是叮叮咚咚的打铁声和嘶嘶的水声,到处都是白烟和铁花四溅。
三郎一边干活,一边看铁匠的操作,有时候看到不懂的就问他们。
他将赚来的钱一半给铁婆婆,一半存着,一半买酒和花生米给铁匠们。
尽管酒水是很差的哪一种,但是大家都喝习惯了。
所以三郎不懂的,他们会教他,不知道的,会主动告诉他。
他们除了觉得三郎人好外,更多的是同情、可怜他一个孩子流浪到这里,不容易。
时间一天天过去,艳梅无意中看到三郎也在铁场,不是学习,而是在赚钱干活,又看到他帮着铁婆婆捡牛粪,提水桶。
她没有叫他,因为身边有很多小姐妹,怕人家笑她。
回家告诉了父母,两人才知道三郎每天出去,连午饭都不回家吃,一直到傍晚才回来,原来是在干活赚钱,还帮着铁婆婆,自己还是个穷苦的孩子。
两人一直以为他贪玩。
三郎每次回到家干完活就早早的睡着了,他实在是太累了,只要身体碰到枕头,他就会惊醒,因此几乎是半睡半醒。
一个月就这样过去,孩子们又走了,他又回到了男孩子的房间里,这回不需要放枕头了,没有人和他抢床位。
屯子里安静了很多,有时候趁着铁匠师的休息时间,他就去其他还在煅烧打磨的铁匠师那里观看,主动帮人家干灵活,这是不要钱的,人家也不拒绝他,有些人已经知道他是外面流浪来的,不是河南的。
快到月底的时候,青阳道长来了,这回他并没有带三郎离开,而是给了铁夫人一些钱财,让她照顾好三郎。
他告诉铁夫人,本来事情办好后,他准备带三郎去阳山学艺。不料,玄苦大师一直没有回来,非铁家屯的孩子到山上学艺又需要经过他看后,点头同意,才可以收留,这是山上的规矩。
如今崆峒山的玄空大师让他带着一些弟子去南山祖师那里学习深造,这一次去,估计要两三年才能回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