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顶大帽子从天而降,落到这原本可以舒舒服服混吃等死的九岁娃娃头上。
这对别人来说,这可能是天大的好事,却成了刘箕子痛苦的开始。。。
西汉元寿二年冬天。
从未离开过封地的娃娃刘箕子,被一队羽林卫从封地卢奴县带到了长安城。
刘箕子自幼丧父,母亲卫氏和两个舅舅均被勒令留在中山王封地,不准随驾入京。
卫氏怜幼子年少离家。
苦苦哀求之下,王莽最终也只同意留了一名伺候刘箕子的老宦官黄德,和王府两个十来岁的小婢跟随路上照应。
刘箕子登基后改名刘衎,次年改年号元始。
太皇太后王政君秉政,朝廷大权重归王家。
王莽任大司马兼领尚书事,一时风光无二。
九岁的刘衎虽是锦衣玉食,仆从如云却是孤凄无比。
每日只能在对母、舅的思念中,做个大殿上的木偶人。
王府跟来的三个旧人,命运更是凄惨。
原本在中山王府贵为亲内侍的老黄德,在王莽的授意下,成了未央宫最低级的杂役宦官。
两个小婢,也不知被少府令安排到了何处。
随着小皇帝慢慢长大,对傀儡的身份越来越排斥。
虽然在上朝时不敢失态。但几次在内廷时对王莽怒目而视,已让王莽倍感压力。
现在王莽凭着圣贤的假面,和太皇太后的圣眷,暂时还能够一手遮天。
但是朝中,毕竟也有一些忠于正统的大臣。
太皇太后虽然姓王而且贪权,对夫家的江山倒是毫无觊觎之心。
只是看王莽忠孝才事事依他,让他暂守这江山待小皇帝长大罢了。
刘衎数次提出要接母、舅进京团聚。卫氏也常常上书哭诉思子之情。
每次太皇太后因刘衎泣求而犹豫之时,王莽总会适时的提醒:“姑母喜见丁、傅2后故事重现否?”
至于卫氏的上书,王莽自然也从不会让它出现在太皇太后面前。
元始四年,小皇帝已经十二岁。
大司马王莽终于想通了,天天防备新的外戚做大,不如自己也变成现任外戚。
于是上书太皇太后王政君,建议皇帝选后。
皇室已两代子孙不兴。
身为刘家的合格媳妇,王老太太也希望皇室能尽早开枝散叶。
于是经过王莽的一番操作。
其嫡长女,时年十四岁的王嬿最终得选正宫之位。
皇帝大婚之日,百官齐贺天下同庆。
悲催的十二岁新郎官,木偶一般麻木的遵照礼官的引导,进行着一道道繁琐的礼仪。
婚礼中,年长的公卿们开始祝酒,以示皇帝大婚成人。
倦意满面的刘衎先接过几位老皇亲的祝酒,微抿之后含目示意。
几位老朽道完祝词,便闪退到一旁。
大司马新国丈,王莽端杯祝酒。
刘衎本也想轻抿一口尽快结束,但是瞟到阶下站立的王莽,一股恨意蓦地又从心头升起。
刘衎狠狠捏住盛酒的玉卮,一口尽饮又微微用力把玉卮顿上御案。
饮酒后的刘衎不再理会王莽,而是抬头看向王莽身后的少傅甄丰。
王莽只得讪讪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