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境内,一片片乌压压的蝗虫不时飞过。
吞噬了所有能看到的绿色。
大地、山脉,只剩下一片黄灰的土色。
流民不多的存粮早已食尽,不时有饿殍倒毙路边。
沿途的村寨、城郭看到流民经过,都好似看到了强盗土匪。
大门紧闭,守城兵丁手握刀戈,严阵以待。
弓弩兵抽箭引铉,一支支利箭指向城头下饥肠辘辘的大汉同胞百姓。
还能走动的流民,活死人一样,从城门下木然走过。
有那实在走不动的,就趴在城门下。
抬着无力的胳膊,一下、一下,无助地拍打着门板。
直到那胳膊,再也无力抬起来……
……
……
“大司马,青州连着几日奏报,旱情愈演愈烈。
且有几处次第出现蝗灾,沿途已有饥民倒毙。
流民爆,俱往京兆方向而来。”
尚书令姚恂拿了几本奏疏,在大司马衙署焦急地道。
王莽紧皱眉头。
想不到,真的让小皇帝说中。
看着不起眼的青州春旱,想不到愈演愈烈。
现在已到了流民遍地的情况。
边地来讯,匈奴使者一行已经入关,不日即可抵达京兆。
岂可让青州灾祸,坏了我的大计?
“这几封奏疏先压一压,不日匈奴使者将到京兆。
增关之事毕后,再全力行赈济灾民之事。”
王莽抬抬眼皮,故作轻描淡写地道。
“大司马,救灾如救火,片刻耽搁不得啊。”
姚恂帮王莽隐匿过几封中山国来的奏疏。
但那是家事之奏,如今涉及国体。
而且是灾祸流民之大事,他岂敢耽搁?
州郡来书,可是都有回文记录的。
一旦流民暴动,事不可控。
有御史弹劾的话,自己丢官罢职可能都是轻的。
以大司马爱惜清名之性,到时候能站出来保自己才怪。
见姚恂面色凝重,不置可否。
王莽道:“尚书令不用过于忧虑,我先安排大司农左咸,布置一切应对之策。
定不会让灾民,闹出乱子来,以免让尚书令担责。”
姚恂知道多说无益,低头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