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间里,艾举人颤颤巍巍的拿起一支,在信纸上写道:
知县之子,仗势欺人,拆毁大门,索要钱财,当众杀人。。。。。。。。。。
越写艾举人越是心酸。
这大明,还有王法吗?
不过信中他已经和陈瑞芝说了,陈瑞芝一定会给他主持公道。
。。。。。。
夜里,晏海前来拜访艾举人,他手里提着两个盒子,里面装着的是一对钧窑花瓶。
晏海的娘家朝中有人做官,为何还来找艾举人。
一来虽然有人朝中做官,但已经是远亲,二来艾举人这里不仅自己是举人,甚至他的学生陈瑞芝的也是万历年间的进士。
艾举人才是近水楼台。
为什么艾诏是一名的举人,不思孔孟之道,反而为祸乡里。
一部分原因,艾举人是通过向考官购买“关节字眼”,考场作弊才考上的举人,最大的原因是陈瑞芝曾经走的他的门路,通过他买的关节字眼,获得的举人身份。……
一部分原因,艾举人是通过向考官购买“关节字眼”,考场作弊才考上的举人,最大的原因是陈瑞芝曾经走的他的门路,通过他买的关节字眼,获得的举人身份。
绥德州的知州是他的依仗,在小小的米脂又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孔孟之道算什么东西啊,从来没什么用处。
晏海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是听说艾举人有门路。
今夜格外畅通无阻的来到艾举人的书房内,屋内的烛光摇曳。
只是,没想到在这里还有他人。
是江员外。
晏海和姜员外相视一笑。
江员外见到晏海来了,自觉的告辞。
晏海当然知道江员外是来干什么的。
江员外是米脂三大家族的之一,是米脂最大的粮商,在整个榆林府也挂的上号。
前两天,姜员外已经去过他们家,商议提高粮食价格的事情,奈何晏子宾顾虑到自己知县的身份没有同意。
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天上掉下来的机会,稍纵即逝。
晏子宾这么做对吗?
在晏海看来不见得。
当官与那些贱民有关系吗?
丝毫没有关系。
当官,一是靠举人以上的身份,二是靠上级。
上级可不会平白看得起你,别人都送银子,你不送?
那你就是异类,就要受到排挤,就要受到打压。
这些已经是万历年间流传下来的规矩,根深蒂固的扎根在晏海的脑海里。
晏海关心的问道。“艾举人,我来的时候怎么大门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