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哎,可是感觉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啊。”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力群,还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考察的。
个人能力情况不一样,甚至对政策的理解都不一样,做出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同样的政策到了不同人手上,效果千差万别。
赵匡胤喃喃:“不知道后世的政府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他现在急需得到一个答案,因为他们宋朝到后面就要面临这个问题了。
【经济: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继前朝继续展。引进了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作物。由南向北推广棉纺织业、瓷器畅销海外、商品经济活跃。】
【科技文化:《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长城、小说等,展繁荣。】
西汉。
刘彻:明朝都已经出现玉米、甘薯、马铃薯这些东西了,居然还能出现这么多灾荒。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如此?
不对,不能说天意,还是明朝统治阶级的问题啊。
刘彻觉得如果他们大汉有这么好的展条件,说不定还能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呢
这朱家不太行啊,好好的一手好牌打烂了。
【对外关系:相对封闭,前中期实施海禁,合法的私人海外贸易也受到严厉限制,影响展。到戚继光和俞大猷平息倭寇后,逐步解除海禁。】
秦朝。
秦始皇: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闭关锁国?
限制正常的交易就没必要了吧?感觉明朝的海禁比前面的元朝还厉害,等到了后面,是不是更严重了?
他看了唐朝的历史,人家唐朝就没禁止和外国人做生意,不是也展得好好的吗?
明朝的航海技术这么厉害,真的太可惜了。
秦始皇在心里的小本本记上了:一味封闭国家要不得。
元朝。
忽必烈:好嘛,我们虽然也有海禁,但也没有你们明朝这么夸张。
看来明朝不怎么喜欢吸取别的朝代的教训啊!
很多都有活生生的例子,竟然还走老路。
看了明朝的状况,忽必烈觉得明朝亡了,主要还是自己没弄好。
哎,他们大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极端手段:朱元璋时期,为了皇帝威严,采用“廷杖”惩罚大臣,大臣触怒皇帝或者出现过失,会在众目睽睽下被锦衣卫用木杖打屁股,有的甚至被当众打死。】
唐朝。
李世民:嘶,这是不是有点太狠了?
哪里能这么对待大臣的,要是有节气一点的大臣,不得活活气死了?
这个朱元璋不得不说有点莽了。
李世民觉得,难怪明朝后期内部官员斗争这么厉害,这是从根生就没开好头啊。
无论是民还是官,都太压抑了。
【明朝时,朱元璋恢复了人殉制度,这是一种封建统治时期极其残酷和压迫女性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才将这一制度废除。】
西汉。
刘彻:这个朱元璋在搞什么?
就说他们西汉离明朝都多远了,居然还能让这种制度死灰复燃。
而且朱元璋不是出生于底层吗?按理说很嫌恶这些制度才是吧?
果然,当了皇帝后就是不一样了。
明朝。
看完整个明朝历史,在刑部大牢里受刑的叶伯巨出哈哈大笑:“哈哈,哈哈。”
笑完,叶伯巨又觉得十分悲凉。
他早就对朱元璋说过了,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
结果人家不听他的话。
就这种还好意思要天下人士上书朝廷,指出政治得失或不公之处、提出批评或建议。
自己把得失提出来了,他朱元璋听了吗?
叶伯巨想:不,朱元璋是觉得自己戳到了他的痛处,无法忍受了吧。
叶伯巨似笑似哭:“这是大明自己亡自己啊!就是可怜了大明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