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看着这条弹幕,不以为意,回:
【什么狗屁礼仪?不就是拿来忽悠人的吗?我只讲功利,呵呵,你们儒家大部分思想还不如法家的有用呢。有用的我才用,没用的东西就应该抛弃。】
【还有啊,你们宋代的儒学还是先秦时期的儒学吗?你们这些酸儒怎么不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对得起你们的孔老圣人吗?】
宋朝儒家:!!!狗东西,居然看轻他们儒家!
而且这小子怎么这么能说?
他们说一句,李元昊这小兔崽子就冒出好几句,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气得把胡子都挂到了鼻梁上。
他们需要平复一下心态,组织好语言继续和这蛮族辩驳。
春秋时期。
孔子:???什么叫对不起我?
还有啊,凭什么儒家的思想不如法家的?讲礼、仪不好吗?
因为隔了千年之久,孔子本来想着不应该和小辈计较的。
可自家的思想被这样贬低,他这个祖师爷不说两句过不去吧?
【春秋孔子:这位小友是何意思?请问我们儒家思想怎么得罪你了?竟让你说出儒家思想不如法家思想的话。】
明明汉朝、唐朝很多皇帝都重用他们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的。
虽然这些朝代都亡了,但在Z国的历史上,不就这两个朝代最强盛吗?
后世都已经说了强汉盛唐了,这还不能证明什么吗?
反观重视法家的秦朝,二世而亡,即使秦朝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挺高的,但它的短命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就算他的思想在后面变形了,内核应该还是不变的吧?
李元昊虽然不看好儒家部分思想,但他对这些先辈还是存有一点尊重的。
【你们儒家后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人欲是可以灭绝的吗?这不是禁锢人性?】
【还有,教育是为了培养圣人,圣人这么好培养?当圣人有什么好的?】
【还有,你们这些儒家的人天天只知道谈谈谈,到底有没有人做点实际行动啊?】
李元昊尽挑着儒学里不好的地方进行抨击。
北宋。
程颢、程颐:。。。。。。这人到底有没有好好理解他们的观点啊?
他们说存天理的意思是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把主观意志凌驾到自然规律上。
灭人欲是说不要让欲望控制人的理性,人可以有欲望,但需要学会控制。
谁都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人因为一时冲动就想杀人放火的话,社会不就乱套了吗?
怎么就变成灭绝人的欲望了?欲望是能灭绝得了的吗?
程颢、程颐头大,觉得自己的观点完全被曲解了。
他们寻思,等这句话传到后世的时候,会不会也尽是李元昊这样想的人。
啊!真是令人头疼。
他们赶紧在弹幕上解释,避免让别人误解这句话。
现在程颢、程颐觉得字句太短了也有弊端,简洁是简洁了,但别人也可以有更多的解读了。
白话文挺好的,虽然繁琐了一点,但能说清楚。
春秋时期。
孔子也在思考这句话,他被李元昊这么一带,差点也理解成李元昊说的那个意思了。
他无语,就算思想变形也不能变成这样吧?
他什么时候有灭人欲这种说法了,宋代的儒学为什么要叫儒学?明明和他没关系。
等看到程颢、程颐的解释后,孔子松了一口气,原来他们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那他觉得没问题。
一直对【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有误解的人看到本尊出来解释,恍然大悟,这样就说得通了。
他们有的人受教育没有那些世家贵族学得全,有时候可能就学了一两句话,不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话,很可能会理解成其它的意思。
有说出这句话的人自己解答,他们总算解了长久以来的困惑。
不过还是有小部分人固执地守着他最开始理解的那个意思,看完程颢、程颐的解释后还是理解为消灭人的欲望。
弹幕本来在说党项人的气节问题,现在变成了讨论【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了。
很多早期朝代的人觉得这话说得好,值得细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