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这个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从2oo2年开工到现在,已经走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就说从一个人出生,也已经有2o多岁了。”
“2oo2年东线开工,起点是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供水范围涉及到苏、皖、鲁、冀、津五个省市,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
“京杭大运河源于春秋时期的邗沟,经隋朝扩建,元朝翻新,在规划南水北调工程的时候被纳入了东线工程。到今年,东线已经完成了很多个阶段供水任务。”
春秋时期,吴国。
阖闾感觉很奇妙,他们修邗沟是为了攻打齐国。
结果历经千年后,这条河还能挥作用,这是他想不到的。
元朝。
郭守敬看到东线利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时候,心情也是有点奇妙。
这算不算自己间接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这么想的话,南水北调可不仅仅是从现代开始了。
想到这里面还有自己的功劳,即使自己看不到,但郭守敬还是挺高兴的。
郭老师:“2oo3年中线开工,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挖渠道,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供水,目前也已完成了多地供水任务。”
“西线目前处于论证阶段,还没有建设项目。计划将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几处的水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简单来说就是从长江上游将水调入黄河里。”
“不过因为施工难度高、耗资巨大,黄河、长江的生态问题等多个原因,目前还在研究中。”
唐朝。
听完所有线路,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
配合着郭老师展示的工程线路图,他就能看出南水北调工程有多宏大。
难度真的太高了。
但后世几十年时间竟然已经完成很多个阶段性任务了,也得是后世有这个能力了。
要是把这个工程放在古代,比如说秦朝、隋朝这些时候,不知道得让这些朝代亡几次了。
不过李世民知道这个工程的意义有多大,要真能搞成,整个Z国可能不知道得富成什么样子。
可是这得花好多钱啊!一个不小心可能会出大问题的。
不过李世民想了想,算了一下时间。觉得后世还是有谱的,没说要一口气就要把三条线路都弄成。
郭老师:“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重大,一是为了改善民生,解决北方缺水问题。还有要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产业结构。”
“运河文化是我们的传统,水运历来就是我国比较重视的运输方式,所以这个工程的意义不是单单供水那么简单。”
隋朝。
杨广:可不是,我修大运河的目的可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虽然自己确实也存了享受的心思在里面,但主要还是为了运输资源啊。
哎,虽然运河的规模和南水北调比起来小很多,可杨广现在不太敢继续搞了。
后世这么达都只敢一点一点来,他虽然自大,但也不敢说隋朝的能力比后世高。
郭老师:“南水北调还有一个目的是保障北方经济展,促进生产。还有要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郭老师从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几方面讲述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
明朝。
朱棣认真听完,觉得这个工程理论上来说确实很厉害。
他本来就在北方,北方缺水他能不明白吗?
要有这个能力,朱棣都想弄一个南水北调,不过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也只是想想罢了。
说实话,朱棣挺担心的。
某些地区一到冬天就结冰,到时候别说水能不能输送到目的地了,光说渠道面临的威胁就不小。
到时候不是白干了?难不成后世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很多人都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详细情况感兴趣。
后世尽搞这样的大工程,弄得很多古人心里忽上忽下的,同时有点羡慕现代有这个实力弄这些。
帝王们叹气:哎,不说了,先把经济还有简单的科技搞起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