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康女士更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她想开口说话,但又担心说错了,让郑宛荣不高兴,所以犹豫着要不要开口。
听完二夏的详细情况,康老夫人笑着点了点头,道:“二夏小姐,请你帮我称一下一百斤,我吃完了再回来买。”
二夏点点头,提议道:“好的,夫人,如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吃完,您可以按照我们的方法妥善保存,这样可以保鲜更长时间。”她又挑了一些莲藕,指着深盆里的莲藕,讲解如何保鲜。
“很好,谢谢你。”康妈妈很欣赏二霞的办事效率,夸赞道。
康夫人越看二夏,就越满意。如果她能娶到这样一位秀气又才华横溢的女子,那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康女士心中升起一股怀念之情和感慨。
她不仅买了一百斤莲藕,还买了十斤豆芽。一共花了三两银子。付钱的时候,徐太太正好从屋里出来。
“沉太太,对不起,我在里面休息,不知道您在这里,请您原谅我的疏忽。”徐太太走到郑宛荣面前,远远地道歉着。
她还没有注意到康太太。
不过,康夫人却在仔细地打量着她。
康老夫人观察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兴奋之色。她等不及办手续,就跑到了徐太太身边。
“你是明秀吗?是你吧?”她在离徐老太太几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哽咽了。
原本看着郑宛荣的徐夫人,忽然听到康夫人情绪激动的声音。她也感觉到了一种熟悉的感觉。她将目光转向了康夫人。
熟悉的五官,熟悉的笑容。记忆涌了上来。是她!
确实是她!
“你是桂蓉姐姐吗?”徐妈妈轻轻地把孩子推到一边,慢慢地朝康妈妈走去。她看着她,眼神里充满了不可置信。
“是是是,是我,我亲爱的明秀姐姐,时隔十多年,终于又见到你了。”康老太太的眼里泛着泪光,缓缓的向徐老太太走去。
“桂蓉姐姐!”徐太太冲上前去,一把抱住了康太太,泪流满面。
她们两姐妹怎么也没想到,十多年后,竟然还有机会重逢。
这一现,让郑宛荣、二侠,还有柳狗、柳蓉,彻底愣住了。
其中最惊讶的是郑宛荣。本来她是陪康老夫人去二峡视察的,没想到徐老夫人和康老夫人竟然是老熟人。想到这里,郑宛荣不禁怀疑,康夫人和徐夫人的重逢,是否是一种命运的征兆,是有更高的力量注定的。如果不是康太太坚持要来买莲藕,他们可能永远都认不出对方。郑宛荣原本对这样的命运观念表示怀疑,但现在,她不禁为这样的巧合而感动。
待两女稍稍平静下来,郑宛荣微笑着走了过来。“谭太太和康太太,没想到你们两个竟然认识了,今日不期而遇,真是一件大喜事,请您不要再流泪了。”
康夫人用手帕擦了擦眼睛,道:“呵呵,沉夫人,多亏了你,我才能再次见到我亲爱的明秀姐姐,要不是你的莲藕,我也不至于有这样的渴望。”……谁能想到,我一直想念的人就在这里?”
她的眼睛里还挂着泪水,脸上却挂着笑容。
徐女士也表达了类似的感受,她说这真是缘分。刚才她身体有些不舒服,但现在精神却好了很多。
“二霞、杰、六蓉,快过来见见桂蓉阿姨吧。”徐妈妈示意孩子们跟康妈妈打招呼。
徐妈妈介绍了孩子们的名字和年龄,康妈妈与他们握手并称赞他们是“好孩子”。
“孩子们,让沉老师和桂蓉阿姨到屋里坐吧。”徐老师对孩子们说道。“还有莲藕,你也别太在意,去准备点茶和点心,还有,去族长家里把露珠带回来,我们要准备一些好菜,当沉夫人和桂蓉姨的午饭时吃。”来。”
二侠、六狗、六蓉听了她的吩咐,就离开了。
郑宛荣并不知道徐夫人和康夫人之间的关系,但看到两人情感上的重逢,她就明白,她们当年就是挚友。
过了一会儿,郑宛荣以家里的事为由告辞。她留下徐太太和康太太去享受一些私人时间。
尽管许夫人极力挽留,郑宛荣最终还是离开了。她离开了两个老朋友,去追赶对方。
徐太太和康太太回到家,开始分享她们的生活故事和新闻。
与此同时,六狗去族长家里找露。
“这是怎么回事?”杜从屋里出来时问道。
“我不知道是谁,不过妈让我们叫她桂蓉阿姨,她是跟沈太太一起来的。”刘狗摇摇头说道。
露很快将这些点联系起来,想起了她之前见过的那个女人,康太太。
“好了,二姐,你回家吧,还有菜要洗,切点腊肉,泡点笋干,我和爸爸马上就回来了,回来我就做饭。”露水吩咐道。
“好,那我就回去了。”柳狗答应了一声,就回家了。
在屋内,露继续与谭族领讨论,谭族长很好奇这位访客的身份,但也同意他们正在进行的讨论更为重要。
他们几乎已经敲定了条款。对于临时工,大的工作,他们会提供二十个铜币,小工作,他们会提供十五个铜币,一旦房子建成,他们就会提供食物和住宿。
这些是短期工人的工资,但对于那些愿意长期工作的人,在试用期后才会被考虑。长工待遇会更好,包吃住,月薪七百铜钱,每年三大节日还有礼品。过年的时候,会根据表现红包,里面至少有一两银币。工人们每月还有三天的假期来探望家人或处理个人事务。七梅村提供的条件确实优厚,谭家主也没有反对。
目前看来,七梅村需要的劳动力比他们所能提供的还要多。本着家族内的事情,谭族长打算召开一次会议,讨论七梅村的条款和要求。然后他会鼓励村里的其他居民向他们的亲戚打听是否有人愿意工作。到明天早上,他们应该会有明确的答案。
如果这样的劳力还不够,谭族长愿意亲自到光明村帮忙招收更多的人手。他和那里的族长关系很好。
议程上的下一个重要事项是农具。
通常,在雇用工人时,雇主有责任提供工具和设备。不过七梅村只有一套工具,黄要求另外三套,显然还需要更多。他们只有四套,这还不够。
铁器受到朝廷的限制,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拥有合适的工具。没有他们,就无法耕种土地。
作为解决方案,七梅村提出,雇来的工人应该随身携带工具,七梅村会购买这些工具并提供新的供工人带回家。为防止任何不诚实行为,带入的工具必须可用且不生锈或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