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美娘的意思,而是芜城本地闺秀们,自己争取来的。
当白龙学宫开始着手,画当年林皇后关于刑律的那壁画了,就有城中小姐提出。
既然说是林皇后开了白龙学宫律法研究的先河,那为何不能再开一个先河,教授一些女学生?
皇后娘娘能为国计民生,辅助帝王,出谋划策,殚精竭虑。就算她们没这么大的本事,但能多学些东西,日后治家教子,又有什么不好?
风气的改变,总是这么慢慢来的。
从前皆以从商为耻,觉得那是下九流。
可自从皇后娘娘开了一个好头,大家的想法,也有所改变。
种田读书,固然都是好的。
但商人能通天下之利,只要赚的是正经钱,不黑心不蒙人,又何错之有?
尤其妇人,若有余力,适当从商,贴补家用,又有什么低人一等的?
所以如今梅姨走出去,能得到的眼光和评价,都比从前高了许多。
她也才动了跟儿孙团聚的心思,只是还有些胆怯,想得人鼓励而已。
章希听出她的心事,忍不住又拿项大羽举例。
在美娘入京为后那场盛事里,项大羽意外被家人认出,得知他如今富贵,特特找上门来。
痛哭流涕,演得跟真的似的,要他认祖归宗,还要给他娶妻生子。
啊,
生不出来也不要紧,反正兄弟家里,有不少侄子,尽管过继。
呵呵。
项大羽操起一根大棒,统统打了出去。
当年家里并不是没有别的出路,只为了贪钱,就把他卖去了南风馆。
真若还念半分亲情,为何这么多年都不来寻他?
只听说他现在手上有了几个钱,就跑来找,当他冤大头么?
有些骨肉亲情,尚可挽救。但有些骨肉亲情,真是天生带着毒的。
所以项大羽当着家人的面,就明明白白的说了。
他当年被卖,已经跟家里一刀两断。以后自己是死是活,都跟家里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为防他们啰嗦,他还特意请了中人,立下文契。
凡他身上的钱,将来全是义妹章希光的。
若有不测,将来一应后事,也是章希光的孩子们,替他披麻戴孝,与家人无关。
他家人见实在捞不到油水,这才灰溜溜的走了。
章希光就说了,&1dquo;&he11ip;&he11ip;如今听孩子们念书,有个词儿叫因地制宜,因时而变。若上官家跟我义兄家那般糟心,我们定是宁肯你留在芜城,必也不会劝你了。可上官家分明是懂礼数的好人家,为何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