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作战目标从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的作战,改成主要进行占领区的“治安”作战。
二、日本国力因战争耗损过大而经济状况开始急剧恶化
日本是一个岛国,缺乏战略资源,主要依靠进口,而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是很强。
“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有13。5亿日元。
日本的黄金储备量从最开始就限定了这场战争的规模不能太大,时间不能持续太久,否则日本经济就会崩溃。所以日本动了战争后,却又千方百计地想要尽快解决“华国事变”。
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日本1937年进口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9。6亿日元”。
到1938年的6月份,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连学校教练使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新组建的部队。由于兵员持续增加,日本的能源、粮食、劳动力都凸显不足。
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军费的支出逐渐累计至61。56亿日元,已经远远出了日本的黄金货币储备量,从而使日本经济进入崩溃状态。
日本已经没有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日本中央统帅部脑痛苦不堪、压力山大,日军6相在内部说:“外强中干是我国的现状,时间再延长就很难维持了”。
在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装备、人员编制、战斗力,都比武汉会战之前有所下降。这也使得日本不得不改变在华国战略方向,意图“以战养战”、“以华制华”。
武汉会战华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杀伤了大量日寇,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但由于国军的战略战术比较死板,基本是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伤亡惨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计伤亡过4o万人,其中人壮烈殉国。
华国幅员辽阔,日军可以绕过国军的坚固阵地,鬼子的惯用战法就是迂回包抄。在作战策略上国军也有许多不足:“兵力大多部署成连绵不断的一线式阵地进行防御作战,多采用添油式硬拼,缺乏强有力的战略预备部队。
在会战过程中,国军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每次都是在日军大行动之后才急忙补救,拆东墙补西墙,在指挥体系上,受派系影响很大,不能如臂指使。
许多兵力资源不是根据作战需要分配,而是按派系、资历拨付,。指挥机构臃肿,命令、报告的传达,从军事委员会经过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5个层次才能到达基本战略单位的各师,贻误战机是常有的事。
第9战区司令长官的陈石叟所写的“武汉会战之教训”相对而言比较实际,他认为:
一、作战计划不宜频繁变更,不然各部将深陷不能追随之苦,此次会战之最高指导有此弊端。
二、要充分了解和考虑部队的现状和实力,要有所预判,不能处处追随敌人。
例如此次撤离武汉的时间,原定8月底,后改为9月18日、9月底、双十节,直至1o月2o日,国民军事委员会负责人还在武汉没有撤离。
国军转战数月疲惫不堪、已被敌人重创的部队不得不在金牛、保安一线竭力苦撑,导致后来的转移未能按照计撤退划实施,全军陷于无序溃退。
三、未经训练之部队不能参战。如此次王陵基部遇敌即溃,导致影响全局战斗。
四、对装备精良之敌,应诱至山区再与之决战。一到山地,则敌之优势难以挥,如万家岭大捷是也。”
日军占领武汉后,温暖派遣3o个马仔对波田支队进行血腥的狙杀,每天都有数十或数百波田支队的官兵被狙杀,以致波田支队不敢走出军营、日夜两班轮换睡觉。
即使波田支队的官兵躲在营房里,半夜也会被迫击炮急袭。
半个月后,又有差不多一个联队的官兵被马仔们弄死,波田支队有些士兵的精神已经不怎么正常了,无奈之下,波田支队剩下的一个联队被调往他处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