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在诸国之间,比较常见,秦国也有相关的例子。
“让给秦国十座城池,财宝、战马若干,彰显我们的诚意。”
赵胜往后面说下去。
“给秦国这么多好处,季叔要不,我们减少一点?”
赵丹一阵肉疼。
秦军攻取以上的城池数量,包括战马这样的军备资源,往往花费不少时间。
选择送给秦国,一瞬间的事。
“谁说要给秦国好处的,王上忘了,我们是假求和。”
“莫说十座,二十座都给秦国,只要肯同意。”
赵胜相当的大方。
“假求和秦国,然后做什么?”
赵丹听明白了,就是给秦国空头支票,实则一毛不拔。
“拖着秦国不给,说是需要时间筹集,再一起交付。”
“我大赵趁机组建,完整的邯郸防线,调集兵力、器械等,以便来日有力的抵御秦军。”
廉颇说出计划。
“如此,来得及调整。”
赵丹眼前一亮,自己愁的,恰恰是时间不够。
“妙啊,还得是平原君几人出手。”
楼昌不禁叫好。
谁料得到,他们大赵打着求和的幌子,行抗秦的目标。
不久,就要让秦国栽个跟头,这可不多见,哈哈。
“同时派出使者,修复和燕国的关系,同韩魏签订老三晋盟约。”
廉颇他们商议的内容,包括外交联盟。
“放眼天下,燕国算什么角色,大赵得向他们先低头。”
赵丹不甘的说道。
老三晋时而矛盾,时而和好,之间早就习惯了。
主动上门签订盟约,不丢人。
大赵和燕国的关系不好,都在等对方先低头,看谁坚持得住。
“大赵的存亡是第一位,王上。”
三人同时说道。
“好吧。”
相比邯郸沦陷,赵丹再不甘,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为确保楚国,齐国出兵,给他们几座城池,让二国出兵助赵。”
提及楚齐,廉颇给的是真实好处。
这样子,把成功率提升至最高,获得两国的出兵。
依照自己的推算,一旦重创秦军,顺势夺回最近的失地,包括上党地区。
目的一达到,付出区区几座城池,相当划算。
“可以给楚国,齐国的国力大不如从前,没必要给他们。”
比肩秦国的齐国废掉了,赵丹没那么的看重。
“话虽如此,齐国有太史氏,作为太后摄政,国力持续恢复中。”
“先前,也历经齐襄王的治理,没那么不堪。”
赵胜做过对齐国的调查。
太史氏此女,有一定的才干,齐国群臣都服她。
如今无法比肩秦国,也不是燕魏韩可比的,底子犹在。
“廉卿,楼卿你们怎么看?”
显然,赵丹不打算给齐国好处。
“老臣方才说了,齐国要拉拢过来,出兵助大赵抗秦。”
“齐军参与过复国,收复原先失地,军备至今不松弛,有一定的战斗力。”
廉颇的想法不变。
许是朝中的文武商议出结果,赵丹升起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