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策瞬间说不出话。
在巴蜀,有他文治上的成果,前些年,老爷子亲自去一趟。
他早该想到的,都那么大年纪了,怎么就没去阻拦!
是啊,每一事件的改变,都可能引蝴蝶效应,改变原来的轨迹。
就像他成了政儿的父亲,结果提前五年出世。
只能说,身在时代的每个人,皆是历史的一部分。
“没事的,就算当初阻拦,还是要看看策儿你的成果。”
嬴稷听出话里的自责,摆了一摆手。
重新来一次,仍然选择去,不存在后不后悔一说。
说顽固也好,他就是顽固的老叟吧。
“祖父。”
嬴策那种努力多年,获老爷子认可的喜悦,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反,内心的沉重居多。
“祖父命长,没那么快,逆孙学会诅咒人了。”
嬴稷佯怒。
“当然没有。”
觉不了异样,嬴策半信半疑,难道是他想多了?
“说一说河套地区。”
嬴稷本打算去一趟,无奈身体不允许,只能过过耳瘾。
相关的汇报,比不过孙儿手里,掌握的实际情况多。
毕竟,目前河套地区的局势,孙儿的侧室玉云公主,在协助稳固。
“朐洐里的不服份子,已清理干净,加之玉云的协助,余者三十四万部众归入大秦。”
嬴策详细的说道。
“我大秦扩土千余里,好。”
建立稳固统治,才算得上扩土,嬴稷不由叫好。
“换算成现代的里数,东西长度就五百来里。”
嬴策的目光在六国,在西域,在草原漠北上。
“接下来,要注意朐洐上层,在河套地区增强的影响力。”
嬴稷提醒道。
稳固局势之初,让玉云公主协助,到后面则不行,将埋下一场隐患。
“策儿记下了…”嬴策点一点头,“另四十余万赵军俘虏,派王翦把他们分批安置,开垦河套地区的荒地。”
“届时,我大秦多了一处战略粮仓,可以尽情的征伐诸国。”
嬴稷豪气的说道。
长平一战,增产的巴蜀让大秦留有余力,赵国率先撑不住。
再多一处战略粮仓,战争潜力更大,纵然同时对战赵楚魏,又有何惧!
“并且,避免秦赵之间的世仇,反抗力度减少一半打底,便于建立牢固的统治根基。”
嬴策要更改长平之战,带来的世仇。
一旦形成世仇,赵人和在大秦统治下,不会是一条心,反而时刻计划抗秦。
无论推行怎样的政策,他们都会认为不怀好意,为了抗秦而抗秦。
转化不成国力,维稳的成本越来越高。
招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廉颇他们,纯属做梦。
与其损耗掉诸夏的元气,不如跟着他一起开疆扩土,岂不快哉?
“即便不能一举灭赵,占据半个多赵国的土地,不成问题。”
嬴稷自然明白坑杀,带来怎样的后果。
“正是如此。”目前,嬴策在依照现有的步骤走,“何况秦赵本一家,何须闹得如此不愉快。”
“秦赵本一家,祖上同源。”
尽管双方交锋多年,嬴稷并不反感这样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