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汉尺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采用231厘米长的尺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仍以231厘米为—小尺,施行全国。
汉承秦制,以秦时尺值为汉尺长度。但实际有些出入。以西汉而言,如:西汉木尺长23厘米,错金铁尺长232厘米,铜尺235厘米,竹尺长236厘米,又一木长232厘米。从先秦起,秦尺就有大小之分,承袭秦制的汉代的尺自然也有大尺与小尺两制。汉小尺标准长度即刚才所说的231厘米,大尺一尺当小尺的一尺二寸,合277,2厘米。平时所用多为小尺。
二、关于汉亩
汉初,故秦之地以24o步为一亩(大亩),六国故地以1oo步为一亩(小亩)。汉武帝后期全国统一行大亩。一尺231厘米,六尺(商鞅以“六尺为步”,秦在六国故地以六尺为步,汉承之)为一步,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一大亩,合今o692市亩,宽一步长百步为一小亩,合o288市亩。
又:汉时为与过去的每夫百亩的概念相衔接,垦田数仍然以小亩来表示。东汉时全国垦田数73o万余顷,这个亩当是百步为亩的小亩。
三、关于量制
秦汉时的大石本系量粗物和带壳的原粮而用。粮食(粟)的加工率为o6;以大石量给粟一石,即等于付给加工后的粗米一小石。大小石之比例就是这样定的。
汉尺有大小之分,小尺为231厘米,由此制作的量器容积为二万毫升(新莽嘉量)。大尺为2772厘米,如按大尺长度,依周嘉量(釜)的制作规格计算:157o8立方寸乘上2772厘米(一寸之长)的三次方,每斛(石)容积正在334万毫升左右。正好与之吻合。可以认为大石就是由大尺而来的。至于大石也用以量米,小石也用以量粟,两者混用不分,则是后来之事。本书中所言的石(斛),非特指一般为小石(斛)。
四、关于亩产:
汉代亩产粟3石,折合今市制亩产281斤;汉代粟、豆平均亩产282石,折合今市制亩产264斤。汉代的高产田则一般可到“亩产十石”或说“亩锺之田”。
五、关于度量衡:
长度:
1引=1o丈,1丈=1o尺,1尺=1o寸,1寸=1o分;
1里=3oo步,1步=6尺
1引=231o厘米,1丈=231厘米,1尺=231厘米,1寸=231厘米,1分=o231厘米
1里=4161米,1步=1387厘米
重量:
1石=4钧,1钧=3o斤,1斤=16两,1两=24铢
1石=3oooo克,1钧=75oo克,1斤=25o克,1两=156克,1铢=o65克
容积:
1斛(石)=1o斗,1斗=1o升,1升=1o合
1合=2龠,1龠=5撮,1撮=4圭
1斛=2oooo毫升,1斗=2ooo毫升,1升=2oo毫升,1合=2o毫升,
1龠=1o毫升,1撮=2毫升,1圭=o5毫升
1石谷子=18公斤,1石小麦=2o公斤,1石稻=15公斤,一石豆=2o公斤
粗米加工率o6,精米为o5
面积:
1小亩=1oo步=192318㎡=o4**亩=o288市亩
1大亩=24o步=461564㎡=24小亩=o692市亩
1市亩=666667㎡=1445大亩=346小亩
六、关于物价
汉时的物价变化很大,尤其是粮价,目前已知的石粮价有3o钱、6o钱、11o钱、5oo钱等等,有时数万或数十万钱。本书采用的是网上比较流行的一份物价表,算是初始值吧。
贵金属:
金一斤=65oo~15ooo钱(国家牌价是1oooo钱)
银一斤=2ooo~35oo钱
田地房宅:
膏腴良田=亩1~1·2万钱
中等土地=亩1ooo~4ooo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