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听到这个,笑了:“你嘛,一定也是跟着你阿婆长大的吧?”
秦裳诧异,愣了好一会儿,还没接上话,张丽等人也端着满当当的饭菜过来了。
张丽为人随和,虽然两个孩子性情都有些孤拐,但不影响张强和豆沙插科打诨,张丽给小山和几个孩子夹菜,大家拉拉家常,讲讲笑话,看起来宾主尽欢。
小山抬起手,看了表,已经七点多钟,就告辞了。
&&&&&&&&&&&&&&&&&&&&&&&&&&&&&&&&&&&&&&&&&&&&&&&&&&&&
豆沙下了夜班,九点。
刚熄了炉火,合上小铁片,掀开办公室的棉帘子,就现外面落了雪。
1991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豆沙裹上围巾,戴上了红色的毛线手套。
在雪中漫步,在围巾中呼哧呼哧喘着气,却仿佛看到很多年前那个年少的却胖乎乎的身影。
许多年前,认识哥哥的那天,也是下着大雪的那一天,她在昌平流浪了许久,像条无人看管的野狗。
她坐在公大北门外隐藏在树丛中的围栏下,低头认真啃着一只在垃圾箱翻了很久才找到的烂苹果。
哥哥出现了,穿着一身警服,一跃翻过学校的围栏,带着她,穿梭在寒天雪地的人间小排档中,施舍了她这个小乞丐,即使快饿死了依旧胖得像猪一样的小乞丐,一碗热汤面。
“嘶……”豆沙辫子一疼,懵懂着转头,却看到,纺织厂门前,靠在红砖堆雪的墙上的哥哥。他扯着她的长辫子,头上满是雪,却拉下眼睑,做了个鬼脸。
他戴着眼镜,他扮作老师,可是分明还和那天一样,一样的好看。
小山拍拍身上的雪,推起靠在一旁的自行车:“真慢。老头子给你找的这个工作看来不怎么好啊。”
豆沙跟在小山的身旁,笑着歪头看他:“你在等我呀,小山。”
“叫哥哥。”
“可是现在没有人,可以叫小山。”
“以后不许了,以后任何时候只能叫哥哥。”
“你是我的丈夫……”豆沙声音很小,像只耷拉着耳朵的小白兔。她能感觉到哥哥对她的距离感,一直都有,最近一年更明显了的疏离。
仿佛是夫妻,可却同谁家的夫妻都不一样。仿佛是亲人,可又同叔叔、爸爸、的感情全然不同。仿佛是兄妹,但与威英帮的兄弟们差别都很大。
他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一直都知道。可唐小山吝啬极了,葛朗台也要下拜为师,他从不肯给。
小山推着车,仿佛没注意到豆沙的失落,也或者早已留心,但是只是径直走着,没有任何回应。
过了许久,豆沙才强打起精神问小山:“哥哥,你这次究竟在侦破什么案件?”
她一直知道他去三十三中当卧底老师,但却没有想到同张强一家有关系。
“他们的继父被人杀死了,这件事,你知道吗?”小山看到路边有烤红薯的摊贩,拿出一角钱,给豆沙买了个红心的,蜜从裂皮处流出,又凝固在红褐色的表皮上,一块烤红薯,是冬天最香的滋味。红心尤其好吃,吸一口,仿佛一团蜜都入了肚子,暖烘烘的。
豆沙吃着红薯,点了点头:“大家都知道,可却说张丽大姐解脱了。她丈夫虽然在外面名声不错,但是待张大姐和她的两个孩子都不大好,听我们厂一个老大姐说,张强小的时候,她这个后夫从不肯让他进门。照老大姐的说法,张强妹妹倒是跟着张大姐和那个后父长大的。”
她又想到什么,好奇道:“对了,哥哥,你为什么说张强的妹妹也是张强阿婆抚养的?我们打菜回来的时候,刚好听到了,我瞧张强也是一惊的模样。”
“看到的。从车间到饭堂,丈量起来,一步八十厘米,75o步,6oo米的距离,张丽与十一个人打过招呼。一位女车间主任,一位副厂长,六个普通工人,三个文书。与车间主任关系最近,玩笑尺度颇大,指着我笑话说张丽找了小男朋友,张丽与她笑着对骂,二人不恼;副厂长点头之交,颔时指了指张丽松开的鞋带,匆匆而去,虽然人前不大说话但知道交情不浅;六名工人,三人借过她钱,笑谈马上就还,张丽点头,十分和气,另外几个工人同文书跟她泛泛之交,但都愿意同她打声招呼。我从小到大,见过不少人,这个女人人缘上佳。”
小山望着漫天雪,淡淡回答:“张丽性格开朗,脾气圆融,个性却很刚强,态度鲜明。一是恨丈夫,二是疼子女。可张丽的两个孩子没有她丝毫的性格特点,这是不合理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抚养它的人和环境的阴影和痕迹,搞刑侦的称之为固定特素,并非朝夕可改。秦裳对张丽生疏客气,对张强却很亲近,兄妹二人性格又趋于同样的敏感警惕,与其说秦裳是跟着张丽长大的,我认为秦裳和张强在一起长大,被同一个人抚养的可能性更大。这个人一定精力不足暮气沉沉,或是老人,且性格阴郁,与秦裳口中的阿婆一致。”
“那么,张大姐撒谎的理由是什么呢?有没有照顾一个孩子,邻居一问就知。”豆沙咬着红薯,点点头,二人路过一个小学,门口卖文具的小店还扯着灯泡,光明煌煌。豆沙有个小兴,喜欢逛文具店,收集各式各样的文具,如漂亮记本、香喷喷的笺册、二十四色或四十八色的彩之类,每天在单位记账的本子都是花里胡哨的,办公室主任都笑,说买些好看衣裳也扮扮俏,买这些倒是图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