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的电子音,王青曼却听到了几分温情在,恍惚中,她轻轻说了一句,“再见。”
回家以后,王青曼独自在书房坐了很久,才点开熟悉的屏幕,进行了签到。
这次签到的物品只出现两种,一种是长寿丹,另外一个是一整套实验器材,都是她在实验室用惯了的东西。
长寿丹只有五粒,捏着装长寿丹的瓶子,王青曼说了一句谢谢。
随后屏幕在她面前破碎,转而化成细小的光点涌入她的身体,随着这些光点涌入,她觉得自己浑身都变的轻松起来。
等所有光点消失,她眼露惆怅。
难受了一会儿,她就找机会让王大川和陈细枝吃下了长寿丹。
另外又让庆帝吃下了一颗,准备等祝志游玩回来,让他也吃一颗。
剩下的一颗她还没想好是自己吃,还是给家里人吃,暂时先留着。
她本以为庆帝吃了长寿丹,现自己的身体变好以后,会继续执掌江山。
可冬日一过,出海的队伍带着大批的物资,还有几个长相不同于大庆的海外人回来后,庆帝突然在大朝快结束之时宣布让位。
这让所有大臣都猝不及防,就是太子自己都没有做好这个准备。
“陛下三思!”一朝天子一朝臣,庆帝虽然强势了些,但他是个好皇帝,不是说太子不好,只是太子行事还是略显青涩,理应再锻炼锻炼。
“不用劝了,这个决定朕早就做好了,朕十七岁接过了大庆这个担子,到今年,大庆在朕的手里正好走了四十年,而朕已经五十七岁。”
“这四十年间,朕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无愧于天地,也对得起百姓,可观史知今,有多少帝王在亲眼目睹自己日益苍老,变得疑神疑鬼,昏庸无道。”
“朕俗人一个,也会恐惧生死,也没办法保证自己最后不会有任何改变,朕也累了,想好好休息几年。”
“大庆如今蒸蒸日上,太子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这天下终究还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人敢想敢做,交给年轻人扬帆,你我在背后做好掌舵即可。”
众臣安静的听完庆帝这番话,大家的表情充满了悲伤与不舍,他们也回顾这些年大庆的变化,一步一步走来,大庆从满面疮痍到如今的蒸蒸日上,离不开一个开明的领导者,也离不开他们每个人的努力。
如今这个领导者要退了,把他们留下了,大家心里的失落是怎么也止不住。
他们拦不住庆帝的决定,所以只能静默。
听着庆帝叹息一声后,便唤长生宣了退位诏书。
退位诏书一下,朝臣随之感觉他们的时间好像被偷走了,忙完了庆帝退位后的交接,忙完了新帝登基大典,忙着让大庆改变新面貌。
而新帝登基后,改年号永顺。
永顺一年,太子登基,大赦天下,四方来贺,王青旗也在这一年完成了和孟如意的大婚。
水小雨成功诞下一子,为王青曼她们添了最小的弟弟。
永顺二年,同王青旗一道回来的海外人的国家进行了友好建交,开始向外接纳各种海外于国有利的技术。
同年,齐国偷袭南边境,屠杀百姓过百,新帝震怒,命已经封了平西王的三皇子同梅将军向齐国起了征战。
永顺三年,齐国大败,一直偷偷帮着齐国攻打大庆的南国也被水小雨带兵攻下,两国彻底成为过去,领土尽归大庆所有。
永顺四年,周国与丽国呈上降书,愿俯称臣。
自此,六国鼎立成为历史,大庆一统!
而今年,王青曼三十岁。
这四年间,她带领着吏部的官员,向各地输送不少人才,将吏部管理的井井有条,无论男女,只要有才能,都得到重用,为国效力。
不仅如此,她借着王青旗出海的便利,拿出了不少研究农作物时所用的实验器材,和研究坊的姑娘们,将水稻的产量再次提高,一亩地增加了两百斤左右的产量,小麦的产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产量。
多项功劳下,即使她的资历还不够,但是新帝还是在庆帝写下的那封,一直没盖玺印的圣旨上落了章。
春闱后第一次大朝,新帝就让太监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读了这封给王青曼升官的圣旨。
她一跃两阶,直任左相。
成为大庆第一位女丞相。
在众臣祝贺声中,她继续续写着属于她的辉煌,同大庆一道,创下维持了千年的盛世。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