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只是怀念。
曾经看过一段话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的确,越长大越孤单,生命周而复始,来来往往的过客不少,能够留在心里的却没剩下几个。人到中年,大多数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人去面对难关。开心了无人分享,难受了也无人陪伴。
天底下最让人难受的事情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看似无坚不摧,看似可以独自解决所有事情。唯独生老病死,我们措手不及,时常在夜半三更无人时独自流泪和心酸。
有一段话说:“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愿你所有快乐,无需假装。愿你此生尽兴,赤诚善良。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
所谓的愿望,有时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图个心理安慰罢了。人活在尘世,大抵是要几经磨难,圆满了三界六道,看透了是非善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此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福来心至,独来独往,皆是逍遥。
“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因此得名。与其他节气不同,清明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还是国家的法定假日。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关于清明,有人说:“清明,读懂两诗足矣。”
南宋诗人吴惟信笔下《苏堤清明即事》写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唐代诗人杜牧传世佳作不胜枚举,但这一《清明》,堪称千古佳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一表达了游赏在春天,对生命的礼赞,后一表达了祭祖在故乡,对死亡的祭奠。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续。生死的距离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远。而清明,将这个距离拉近了。
人生,一别两宽,相遇即是缘分。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清明时节雨纷纷,那些可爱的人们,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程锦瑟再次进入墓园拜祭故人。
任谁也想不到,一个柔弱的女生,却几十年来都在与死人打交道。
程锦瑟当然也是对这样的一个历程,从最开始的无知、害怕、担忧到现在的勇敢、果断和应对自如。
成长绝非易事,谁都是这样经历过一个漫长的蜕变历程。
在她看来,无论是谁,这一切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墓园里静悄悄的,这里埋藏着太多熟悉的人和事物,说也说不清了,但是他依旧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的音容,笑貌以及过往的事迹历历在目,对于程锦瑟而言,这一切都没有远去,爱常在。
可是不出意外的时候总会出现意外,于是刚踏进墓园祭拜的程锦瑟,突然天气就变了,雨倾盆而下,像极了此刻忧伤的气氛以及内心波澜不惊的伤痛。
没有办法,人死不能复生,但是这么多悲伤的往事,为何要她一个人独自承受呢?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走不出那些痛苦和绝望的场景,这一切似乎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是一件残忍的事情,但是于她而言则是挥之不去的噩梦。程锦瑟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必将会受到内心的谴责和无穷无尽的悲伤困扰。
顾华年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对于自己所爱之人,此时心灵上,精神上所遭受的这番痛苦的折磨,于心不忍,但又束手无策。顾华年虽然是一个贴心的伴侣,但也无法根治她身上所受的伤害。
反观沈妈妈,倒是费尽心思想用美食、倾听等方式来疏导程锦瑟,但是显而易见成效甚微。
“雨太大了,我们还是回去吧!”
沈妈妈的好言相劝,对于程锦瑟而言,倒不失是一种温柔的爱护。
从小到大对于母爱,程锦瑟是非常的渴望但又不敢奢望的童年梦想。要不是这一次重生,有了沈妈妈的陪伴,程锦瑟可能,再也体会不到这份美妙的母爱。
事已至此,看来也不便再继续怎样的苛责,但是还是希望他能够振作起来,用心用爱继续的向前看,而不是总是缅怀于过去,沉浸于过去,如果往事所困的话,那么人的一生又有什么可期盼的呢?
在程锦瑟看来,逝去的那些人,那些生命都是极重要的人生伴侣,如果没有了他们,其实人的生并不见得有多么的丰富多彩,所以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有伴可依。
鲜花以及他们爱吃的食物,先拜祭的当然是前世的父亲和母亲。这只是一个衣冠种,甚至上面根本就连照片都没有,只是写下了先人的名称。
往事挥之不去,程锦瑟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回想起当年与父母的种种,神奇的是她并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于是现在能够和沈妈妈相遇,她总是会把沈妈妈的模样安在过去,自己缺失母爱的那些孤独的岁月里。
“没事了,以后我都会在你身边陪着你。”
过完年,一把将处于极度悲伤的呈景色揽入怀中,此时的雨下的非常大,但是刚好娇小的女孩,整个人都窝在了男人宽大的黑外套里。顾华年一手撑着黑色雨伞,另一只手温柔的抚摸在自己怀里的女孩。
“别怕,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也都会好起来的。”
如沐春风,女孩从没有感受过像此刻如此温暖的话语和胸怀。原来有人可依是那么一件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