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没有洛国刺客出手,想要这么干脆利落的杀掉吕无咎,还没这么简单。
再回想起先前洛曦与眼前这个青年站在一起,当下就认为这真是洛侯安排的。
于是满脸笑容的说道:“国君,洛侯推荐给您的大贤,如果不用高位来招待,怎么能够显示两国的情谊呢?
臣能与这样的贤臣共事,是臣的荣幸,难道会不满意吗?
只要是您的命令,臣都愿意忠正的去执行。”
对安宁大夫的表态,吕小白很是满意,朗声笑道:“孤有管仲这样的大贤,还有安宁大夫这样的忠臣,如此多的贤臣辅左,国家难道会不兴盛吗?”
“贺!”
贵族们纷纷欢呼起来。
……
桓公拜管子为相,管子有识人之美,谏桓公曰:“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广,非一流之归。欲成大志,必先用人,齐国有四贤可用,用之则兴。”
桓公曰:“四人者何?”
管子曰:“张其,燕国贵子,壮而有力,晓畅军事,可为大司马;王成,齐国大贤,公正严明,不诬无罪,可为大司寇;安宁,洛国公族,忠正体直,深谙民本,可为大司徒;吕产,公室子弟,精研机巧,善辨山川,可为大司空。”
桓公曰:“善!”
十年,齐人曰:“任桓管四杰,故齐国盛焉。”——《管子·谏言
素王曾经说,如果君主明知有贤能的人却不去恭敬的邀请他,他的国家难道会强盛吗?
如果能够得到一个贤能的人,堆积成山的黄金也是可以舍弃的。
你就是这样的大贤之人,我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需要有你的辅左才行。
所以我来到这里希望你能够跟随我去齐国,你是我的挚友,我无比的信任你。
回到齐国之后,我愿意将执政的位置交到你的手中,你的所有政策我都会支持。”
实际上在吕小白说出他要回国时,管仲就已经猜到吕小白是想要邀请自己。
面对吕小白的邀请,管仲有些犹豫,他是洛国公族,自然是想要在洛国出仕的。
但是吕小白是他的至交好友,马上就要贵为齐侯。
一个大国的君主这样恭谨的邀请他,又如此的信任他,给予他这么大的权力,他又怎么能够拒绝呢?
素王曾经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素王啊,这等的礼遇,仲该怎么办呢?
吕小白见到管仲犹豫,自然知道管仲心中在想什么,他正色下拜道:“阿仲。
我知道你心中所想,你是洛国的公族,所以想要襄助洛国公室。
但是恕我直言,洛国公室之中人才济济,即使没有阿仲,依旧能够维持大国的地位。
齐国则不同,几次经历内乱之后,现在国内堪称凋敝不堪,正是你大展手脚的时机啊。
素王说‘贵诸夏,贱夷狄’,还曾经说‘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变夷为夏,王道大业,洛国不需要你帮助也能做到。
可是齐国不行!
而且你不是说要尊王吗?
洛国先君惠公说过洛氏百年不朝周,你的尊王大论在洛国是没有实施余地的。
只要你随我回齐国,你的主张我都会听从。
舅父今日对我说要兴盛齐国,镇压东夷的重担就在我的肩上。
作为素王子孙,阿仲你就不想将齐国之东,这些年犹如附骨之疽的来夷国彻底消灭吗?
阿仲你总是问我有何志向。
一个流亡他国的落魄公子,能苟延残喘的活着,已经是依靠这身洛氏的血带来的,难道还能奢求更多吗?
现在,孤可以说。
孤要剿灭三百年未曾剿灭的东夷,成就齐国历代先君没有完成的伟业,这是所有祖先期望的。
孤要匡扶正道,振兴诸夏,继承素王的意志,这是半身的素王之血,十年的洛氏教养而应该做到的。
孤需要你,你是足以辅左圣王的贤才,没有你,孤无法做到这些。”
吕小白具体执政治国的能力先不说,至少人格魅力是很强的。
这一番话从两人的感情,到管仲的政治理想与身份,乃至于未来的蓝图全部考虑到了。
不论任谁来看,这都是一个英主啊!
话说到这里,管仲也就不再犹豫,直接下拜道:“管仲拜见国君。”
这一拜,至此君臣之分定下。
吕小白激动地将管仲扶起大声笑道:“你我微末相识,有你相助,吾大事必成。”
送一个公子回国继承君位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带有政治投资性质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