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荣没有将电脑端考评表给俞敏,俞敏也没有主动要求查看。
所有表格上交之后,易作光现没有俞敏的名字,就向俞敏再一次核实:“你同意把自己放到政工系列了?”
俞敏说:“我是小字辈,反正不好意思和老同志们争。即使落聘,不也还拿原来的职工资嘛!无所谓了,你就看着办,随便给我个平均分得了。”
易作光说:“那好,那我给你打个分数算了。”
到底易作光给俞敏打了多少分,在张榜之前,俞敏都没有问过,也没有看到过。心想应该不会高,但也不可能太低吧,在中间就可以了。
等到张榜公示,这一看,不打紧,俞敏傻眼了!
在现有的十三个政工干部名单里,俞敏的分数八十五分,排在倒数第二名,仅比倒数第一名的何劲松,多出零点五分。
八十分以上、九十分以下的总共就这两人。其他的全部在九十分以上,进入三人名单范围的,都在一百分以上。
三个领导中,除了俞敏,一把手易作光,和工会主席张自强,在研究馆员两人名单内。办公室主任向光荣,则顺利进入副研究馆员名单内。
政工系列里,四人名单范围,分数排在俞敏前面的有七人。落聘五人,俞敏也在落聘名单之内。除去已经入围的四人之外,排在俞敏前面的,还有三人。
何劲松和俞敏一样,都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而包括馆长易作光、工会主席张自强、办公室主任向光荣在内的入围人员,全部都是函授本科学历,没有一个是全日制本科学历。
有时候俞敏心想,这大学读的,还不如读个中专,早点参加工作。然后边工作,边考个函授大专和函授本科文凭,函授期间都算工龄的。
在考评细则里,这是个漏洞。这一项没有列入加分项目,这个细则对函授文凭,有利;而对全日制正规大学毕业的,不利。
分数一出来,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学历,比不过带薪函授学历,这不公平。
俞敏心想,下一次考评在三年后。到时候,一定得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将打分细则加以修改。
不光为自己,也是为后来的大学生员工争取。
按政策规定,以后的工资晋升过程中,每一级之间拉开的差距,将越来越大。所有落聘人员,则统一按照现有工资待遇,直到退休。
假设研究馆员中有人退休,空出的指标,从副研究馆员中,按第一次考评分数高低排名,依次递补。
如果副研究馆员中,也空出指标,依此类推,则从中级的馆员位置,进行递补。如果中级的馆员位置,空出指标,则从助理馆员,递补。
落聘的人员中,理论上,也还是有晋升可能。排名越靠前,可能性越高。
俞敏和向光荣曾经坐在一起,专门分析过花名册。
如果按照男六十岁、女五十五岁、工人五十岁退休的标准来看,现到二o二o年,本单位将迎来第一个退休大高潮。
二o二o年,将有八个老同志,在同一年内退休。二o二o年,将是年轻员工,晋级加工资的出头之日。
经过这一轮复杂的职改工作,全体员工见识了量化管理的大势所趋。也见识了俞敏的先见之明。
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磨洋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奖勤罚懒,能者多劳,守规矩的人,将受到更多肯定。工作的心理环境建设,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俞敏的工作,也得到其他几位领导和大多数员工的支持和赞同,工作局面大为改观,声望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