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并读小说>锦衣状元笔趣阁>第三十一章 偏题

第三十一章 偏题(第2页)

听完都未必知道题目已出!

“娶妻有日,过门不私”,这道题对朱浩来说就太过小儿科,这不就是治水途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吗?

但不能写大禹,要写“禹”,人家考官都说了,这人要从尧舜禹中出,朱浩一笔写就,一旁的京公子没悬念也答了出来。

但看在场学子,能提笔往纸上写的,一半都不到,对不对还另说。

隋公言喝完茶,也不管孩子们是否答完,继续讲述:“后又经历夏、商两朝,曾出过商汤这等圣明的君主,奈何到商末民不聊生,武王伐纣,周朝建立。”

都等着出题呢,到这里考题却并未出现。

“周朝传到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而灭……到东周时,诸侯列国纷起,先有春秋,后有战国,此时诸子百家,太史公尝言,‘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说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第二道题目抛出。

在场孩子又傻眼了。

我们连儒家学说还没整明白呢,你上来就是诸子百家?

朱浩心里却琢磨开了:“莫非隋公言崇尚的是法家?兴王会把一个崇尚法家的举人召来教导儿子……有意思。”

提起笔,“法家”二字简单书就。

这次京公子在思索半晌后才落笔,但明显不是很确定,这道题对他来说有点纲。

“战国末期,秦王一扫八荒六合,建不世之功业,奈何暴秦不过二世,秦末不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者,又有楚虽三户能亡秦之典故,楚汉争鼎,大汉定我华夏之威,前有文景,后有孝宣之治,其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是哪位皇帝实施的策略呢?”

第三题出。

朱浩作答:汉武帝。

“到西汉末,有新莽、更始之乱,绿林赤眉为妖,幸得光武定国,再续大汉二百年江山。”

“奈何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有枭挟天子令诸侯,然西南之地,尚有王室偏安,先主仁德,常教导后主光复汉室,他曾对善、恶可为之事有过一番论断,请问是哪一句呢?”

第四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然后主昏聩,未能定鼎中原,魏灭汉、晋灭魏,司马氏仁德不修,以至中原尽丧,胡人乱我华夏,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隋主定华夏,然炀帝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以至唐高祖起兵太原,定大唐三百年基业。”

“唐太宗修仁德,魏征曾引言,以舟、水者谏于君王,是哪一句呢?”

第五题。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

题目到这里已过半,朱浩回答起来并不觉得有何难道。

其实只要是一个对华夏历史熟悉的人,这些都不是难题,但问题是眼前应试者皆为稚子,这年头想获取知识的难度极大,只要没人讲,是没法自学的。

朱浩也从隋公言出题中,掌握一些规律。

听起来是法家,但实质却是儒家,将王朝兴亡跟皇帝是否修“仁德”联系起来,看似辩证,实则全是主观臆断。

“以至唐末,朱温篡唐,五代之乱,后有宋高祖陈桥兵变,重定华夏,奈何兄弟相争、金匮疑云、烛影斧声,皇位旁落……”

这里居然没有出题。

朱浩却听出问题所在。

皇位旁落……

这是否隐喻我大明太宗皇帝皇位来路不正?

这种话也敢乱说?

“……靖康耻乃华夏之耻,宋庭临安于江南,历百余年,鞑靼于草原崛起,倾覆华夏,九州蒙难,国之大厦将倾,仍有忠臣义士不忘节义,文忠烈公过零丁洋时,曾有自抒情怀之诗作,你们写下来吧。”

第六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蒙元治我汉民,残暴无道,我太祖皇帝起兵于吴,得忠臣良将辅佐,驱鞑虏,定华夏……”

说到这里,朱浩很想听听隋公言对于本朝的评价,但隋公言很精明,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好了,就这些,把你们写的东西呈递上来,到一旁等结果吧。”

书友推荐:异界游戏制作人不灭神主每晚都进男神们的春梦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糙汉特种兵的乖乖小夫郎少妇的沉沦诱我深入升温夜泳想抱你花开百年有瑕父女,高于青被嫡姐换亲之后同居的野痞糙汉又把小娇娇亲哭了只在梨花春雨处(np)炮灰是心机美人(快穿)四合院中的路人下雨天神婿叶凡
书友收藏:褚府小寡妇(产乳,兄弟np)城里的香艳十三幺小知青太彪悍,京院荣少他超爱玄幻:老婆女帝,萌娃大闹九州重生表白失败,校花急了再别春风官家天下缠金枝(古言1v1,先婚后爱)火影:我带着转生眼穿越了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绝色佳人被休后,我成太子的掌中娇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下雨天青云红颜香系统赋予我长生,却忘记赐我不老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嫂子:我真不是傻子了风水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