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徐氏为后,子登为太子,6逊辅守武昌,自还建业。
正率弟子至江东,遍访有缘为道友。
有琅琊宫嵩,服云母百岁,面色如童。常出入泞屿山,在吴驻足。
正招与语,甚相爱敬。嵩曰:“有介琰者,住闽中东冶方山。得师白羊公,公初号为修羊公。
知景帝将终,留题白石羊遁去。在关中娶妻小,改曰杜必。生子五人,复弃家东游。
琰遇而事之,受玄白元一无为之道,能变化隐形。
必欲入东海,琰从之。过秣陵,必止琰勿行,言有道缘。因居吴下,娶殷氏女,生子名象。
后见吴王权,言诸变幻,历试奇验,礼敬之。为琰起静室,数遣问其起居。
琰时为童子,时为老翁,无所食啖,不受饷遗。
王欲学其术,琰以王多内御,不肯传。王怒,下琰于狱,逼传乃放。
有京兆杜契,建安初,与三弟燮来依孙策。策为犯我师于神仙身死。
黄武二年,王用契为立信校尉。契知琰有术,潜入狱中求道。琰感其意诚,授以黄白之术。
王日遣狱吏传语,三月不得,大怒。缚琰悬殿东辕上,令甲士三十人引劲弩集射。
弩,而绳索独存,琰不知所之矣。王始大悔。
契得琰之传,暗自行之,久久能分形遁迹。退居茅山之东,收心爱者为弟子。
时与众采伐材木,货易山场里市,为烧炼之资。
数入深山岩洞中求仙,遂不复返。
王知契仙去,闻其弟燮有才学,用为交州刺史。而不知介琰固有后,未得沾其恩也。”
涉正曰:“琰之后近在何处?”
嵩曰:“琰被收时,先教妻子移入会稽山,许久不闻音信。若此子有成,必当升闻于朝。
但我师临去有言,教我暂住东吴,自有神师来度。
数年前,有飞仙左元放至此,因往拜谒。言东南气旺,神仙亦将会聚,幸即收我为徒。
师至丹阳,遇葛孝先,深相契洽,录为高第。
曾受浮丘之托,往灵墟间,晤丁令威矣。欲随之往,左师计定今岁有涉仙来此,命好接待。
云:在青城会上,曾闻八百翁呼涉仙为四百岁人,盖秦前墨子高徒。今翁适至,果应师言。”
正曰:“李翁知我者也。”自此同居一舍。
欲访介象,潜至会稽。
象字元则,弱冠能属文,阴修道法。尝入东岳,遇异人,受禁制之术。
能茅上燃火煮鸡,鸡熟而茅不焦;能令一里内不炊不蒸,鸡犬三日不鸣吠,一市人皆坐不起;能隐形变化为草木鸟兽。
闻有五丹经,周旋天下寻求,不得其师。
乃入山精思,冀遇神仙。疲极卧石上,有一虎往舐象额。
象寤,谓曰:“若天使来侍卫,汝且停。若山神使来试我,去,我不畏汝也。”
虎乃避去。
有人种黍于山谷,苦猕猴窃食,戒曰:“吾告介君。”
猕即遁。
象复入山,见瀔中石子如鸡子,有紫光。
取两枚欲还,见一美女年十五六,衣服五彩。
象乞长生方,女子曰:“汝急送手中物还故处,乃来,于此待汝。”
象送石子至瀔,还,见仍在,叩谢请。女曰:“血食之气未尽,可断谷三年更来,吾止于此。”
象归断谷,二年复往,果在前处,求得还丹经一。
女告曰:“得此便仙,勿他为也。”
象持归,常住弟子骆廷雅舍下,惟有屏床。
时数生论《左传》大义不平,象傍闻之,不能忍,乃忿然为决。
书生知非常人,皆拜师之。
涉正得象之消息,径回建业。
时黄龙二年,蜀使入贺,合谋令逊、遥为声势。
正密奏象事,即遣使厚币征象。
象欲远遁,曰:“恐官事拘束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