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乾离去,刘表才停了笔,看着方才写的书信,又是眉头皱起,世家啊,如今到底不是他的主要敌人。
北方的曹操与袁绍,定然是有一战的。
他也该准备起来才是。
随即将信一折,丢入了篓中,隐隐露出几个字:琦儿年十九,虽长……
至于这《三字经》与种花居士,若有机会,当好好问问承彦公才是。
只是,阿楚啊……该如何是好呢。
……
蔡府。
蔡瑁看着自家阿姊的信,又听着老管事的回话,眼里有些不悦,『阿姊和姊兄当真是糊涂了,婚姻大事,岂能儿戏?』
『小人也无法,只得先回来了。』老管事一脸惭愧。
『陈叔,此事与你无干。』蔡瑁摇着头。
他也知道,蔡照是个什么德性,但他蔡家和黄家本就是姻亲,若是亲上加亲,那便是一桩美谈。
『郎君,这是黄氏的回礼。』老管事想到了什么,也从腰间解下了一个宽大的竹筒,打开,递了一本不厚的书过去。
『《三字经》?种花居士?』蔡瑁接过,也是疑惑,翻开看了几眼,眼神越的亮了。
他当然能分辨文章的好坏,这本书,几乎是为蒙童量身定制!
又合儒家思想,又便与记忆!
只是,这蝌蚪和圆圈……
竟便于断句!
『这种花居士,究竟是何人?』一边看,一边惊叹,又是疑惑不已。
翻看完,立马铺了纸,开始给黄承彦写信。
……
同样的一幕,也生在已经拿到回礼的各大世家之中。
而庞家,自然是早就知晓,只是见到这书籍,也是相当激动。
『山民,这便是印刷出来的书籍了。』庞德公双手颤抖的摸着手里的书,又问,『可让你妻去信了?』
『已经去信南阳,只是,阿亮尚在孝期,怕是不会来的。』庞山民也小心翼翼的翻着自己手中的《三字经》,他们家,管事带回了两本,『可惜,士元年纪稍大了些。』
『不过长阿楚五岁而已。』庞德公摆摆手,『倒是阿楚如今封君……怕是要得许多家的求取啊。』
『伯父会帮阿楚拦着的。』庞山民翻完书,随后叹气,『一想起阿楚那时的眼神,孩儿便知晓,阿楚心中有远大抱负……寻常人,无法与她并肩。』
『不错,所以……』庞德公看着自己的儿子,想了想,『你如今不想出仕,但可愿去黄家庄子,帮帮阿楚?』
『孩儿……愿意。』庞山民想了想,点头,眼中有着欣喜,随后无奈,『早知父亲的安排,孩儿便不回襄阳了!』
他们初七才从沔阳往襄阳赶,路上又遇听得了黄月英获封的消息,当下便商量好的贺仪,让管事去祝贺。
如今不过半月余,却又要赶回沔阳……庞山民有些无奈。
『谁能料到?』庞德公亦是无奈,『既如此,便早些准备吧,吾给承彦公回信去。』
『是。』
……
南阳。
一俊迈青年正拿着竹简读书,没料到房门又被幼弟撞开,心下无奈,『阿均!如今正是冬日,进门时轻些……免得屋顶上的茅草又掉了。』
『兄长,二姊的信!』诸葛均扬了扬手中的竹筒。
诸葛亮无奈,只得放下手中的书简,接过了信笺,阅后,神色如常。
『兄长,二姊说什么?』诸葛均忙问。
『那位黄家小娘子,受到了天子封赏,号楚安君。』诸葛亮笑着道,天子封赏,却无食邑,可见这天下早已不是汉室的天下了。
再说,亦无楚安这地名啊。
『这是爵位啊!不过,兄长可知楚安在哪儿?』
『未曾听闻。』诸葛亮摇摇头,『二姊说,待得天气暖一些,让我去一趟沔阳,可我如今正为叔父守孝……』
诸葛均也叹,『叔父待吾与兄长若亲子,自当为叔父守孝才是。』
听到这些,诸葛亮眼中多了些欣慰,『阿均说的是。』
『兄长,那待得孝期满后……』
『去沔阳。』
『谢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