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襄没有在太古码头驻足,一直走到码头的尽头,与太古码头接壤的,是招商局码头,陈世襄不再往下,他折而向东,很快便进入到了法租界与老城厢之间的界路。
在上海,陈世襄最熟悉的地方无疑是法租界的霞飞路,他这段时间每天都在霞飞路跑,早已经将附近道路给摸熟。
但霞飞路是自己经常活动的地方,陈世襄不想把人给引到霞飞路去。
除了霞飞路,陈世襄第二熟的,当属区部老西门,但那里是特务处的老巢,当然也不可能把人给带到那里去。
除了这两个地方,陈世襄熟悉的,则当属新北门。
当初为对付冯家,陈世襄在新北门的俞家住了一段时间,对新北门附近的道路,也还算熟悉。
眼下,要把人引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新北门这里还算合适。唯一不太好的,就是新北门不是租界,而是华界,归国府管辖。
不过这没什么大碍,新北门就在租界边上,自己随时都可以进入租界。
耐心还真够好的!
眼看着熟悉的街景已经进入眼中,暗中那人却依旧紧跟着自己,陈世襄心中暗暗想到
不过很好,这一路过来,陈世襄差不多能确定,暗中跟着自己的人应该只有一个。
这人要是接头人也就算了,要是是敌人,那就正好干掉对方。
对自己的身手,陈世襄足够自信,前身给他留下的这具身体,身手足够出色。
跟踪之人是个高手,若是敌人,那把他干掉,正好能削弱敌人。
这种精英,想必即使是党务调查处,也不会多,干掉一个就少一个。
而且将来的七十六号,似乎也有不少骨干人员是从中统跳反过去的,说不定跟踪自己的人就是其中一个。
自己提前把他干掉,也省得以后上海沦陷后他去当汉奸。
这说起来他还得谢谢自己,不然以后当了汉奸再被干掉,连祖宗都得因他蒙羞。
沿着界路走了没多远,陈世襄左拐向下,没走多久,便到了熟悉的地界——障川路。
障川路是一条南北向的大路,沿着其中一个街口向东走不远,就是当初俞家杂货铺所在位置,再转而向下,就是当初俞家所在的张家弄。
陈世襄没有去张家弄,他在障川路径自拐进了一条黑黝黝的巷子,对方只要敢跟进来,那他的命,就将握在陈世襄手里。
自从经过当初在冯家书房,自己一挑三完胜后,陈世襄便对自己的身手自信起来了。
三人中一个是日本精英间谍,一个是民间高手,这样的搭配都奈何不了自己,还有什么好怕的?
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只要对方不是双鹰级别的人,陈世襄觉得自己都可以碰一碰。
进入巷子后,陈世襄脚步越走越快,对方没有丝毫犹豫地跟了进来。
陈世襄嘴角扬起,在一条巷子的尽头,他折进相连的另一条巷子。
确认对方看不见自己后,陈世襄抬头看了看巷子上方,在约莫十五米的地方,有一个小阳台。
他耳朵动了动,没有从房子里听到什么声音,里面应该没人。
陈世襄没有犹豫,两大步一迈,纵身一跳,双脚在墙壁上一借力,轻松便上了小阳台,然后闪身进了屋内。
房间收拾的很整洁,显然是有人住的,看起来还应该是一个女性在住,不过此刻房间内很安静,陈世襄重新竖起耳朵听了听,依旧没有现任何声音。
他当即快出了房间,来到屋子一楼。
这栋房屋的大门,就在他刚才走过的那条巷子里。
陈世襄的想法很简单,借助屋子,快绕到跟踪之人的身后,然后出其不意将对方制住,届时是将对方捏扁搓圆,还是将对方人道毁灭,都将变得很简单。
陈世襄放下手里的英汉大辞典,抽出插在腰间的手枪,关掉保险,一拉手枪滑套,子弹上膛。
走到门口,脑袋凑到门板上,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一个脚步声从外面隐隐传来。
陈世襄嘴角勾起,转身离开大门。
屋子里没人,大门是从外面锁上的,陈世襄不可能从门这里出去。
好在这是个小院子,门的两侧是一堵三四米的围墙。
三四米的高度,对普通人而言或许很高,但对陈世襄而言,也就是一抬脚的事情。
听着墙外的脚步声,等对方离得稍稍远些后,陈世襄把手枪咬在嘴里,几步助跑,轻松便上了墙。
小心翼翼地看了看,人已经离开巷子,应该是拐到刚才自己上阳台的那条巷子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