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家人,所以也没分桌而坐,全部都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开始吃饭,安宁的大舅还特意拿出逢年过节才会喝的浊酒,给安大山和安宁的小舅每人倒上一杯。
男的喝酒猜拳,女的一边吃饭一边说着家常,一顿饭吃的是热热闹闹。高氏和安宁她们这些女的都吃晚饭了,三个男人还没喝完酒,所以几个女人就到一旁说话。
等安大山终于喝完了酒,稍作休息,一家三口就跟姥姥家的众人告辞,往家里走去。等安宁他们走后,王氏把两个儿媳叫到了自己的屋里。
大儿媳崔氏是个心直口快的人,问道:“娘,您叫我们来干嘛啊?”小儿媳李氏比较腼腆,虽然没有出声,但也双眼带着疑惑的看着王氏。
王氏把今天高氏带来的布料拿了出来,说道:“英娘说这些年受咱家的照拂,所以特意送来了这些东西,这布料你们两个分分吧!虽然颜色老气些,但到底是新的。”
崔氏和李氏一听,连连摆手,崔氏说道:“娘,这布料是小姑给您的,我们不能要。”
王氏一皱眉头说道:“给你们的,你们收下就是了。”
崔氏和李氏看王氏有些生气,崔氏眼睛一转,看见最下面有几块碎布头,说道:“娘,我看这碎布头颜色挺好的,您给我这个吧,我想做个鞋面。”
李氏也在旁边点头,说道:“是啊,娘,小石头的鞋都破了。”
王氏看两个儿媳都这么懂事,于是说道:“我看英娘拿的这块布料不小,你们看着给家里人做点什么,我年纪大了,眼神不好,这活就交给你们了。”
高氏给送来的布有一丈粗布和一丈细棉布,还有几块大一点的碎布头。李氏手巧,王氏的衣服一般都是她给做的,她转身回屋拿了尺子,仔细量了量,心中有了数,说道:“娘,这活就交给我吧!”
王氏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崔氏爽朗一笑,说道:“行,那这事就麻烦弟妹了,家里别的活你就交给我吧!”
王氏看着和谐的妯娌两个,心中很是满意。
走在路上的三人也在说着话,别看安大山喝了不少酒,但是那脚步比安宁还要稳。安大山说道:“今天大舅哥跟我说,咱们隔壁那个村子的常地主要举家搬入京城了,他家在周围几个村子的地都要卖,问咱们家有余钱吗?有的话可以买上几亩。”
安宁听了,眼神一亮,说道:“爹,您是怎么打算的?”
安大山想了想说道:“我想着用咱们手中一半的银钱去买地,剩下的钱盖上几间青砖大瓦房,到时候你大哥回来也该娶媳妇了,咱们现在这家间屋子也不够住。还要给你留一部分钱当做嫁妆,你觉得爹的想法怎么样?”
安宁点了点头,安大山的想法没错,自己目前也没有多大的把握可以把前世的作物种出来,所以倒也没必要买那么多的地。但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下次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能有人卖地。她思考了一会,开口说道:“爹,我觉得咱们明天可以再进一次深山,去你之前看见过灵芝的地方看看,如果采到了灵芝,咱们就继续去县城把它卖掉,然后咱们再多买上一些地。如果没采到,就按刚才您说的办,您看怎么样?”
安大山还没有开口说话,高氏就反对道:“不行,我不同意,你们两个都没长记性,一个个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安大山,你忘了你是怎么摔断了腿的?安大丫,你忘了你是怎么滚下山坡的了?”
安大山和安宁心里咯噔一下,这自家媳妇(自家娘亲)连大名都叫出来了,可见是真的生气了,看来要说服她还是有些难度的,父女两个对视了一眼,互相交换了个眼神,都想让对方先开口。
高氏看见两人的眼神交流,生气的说道:“你们两个当我眼瞎吗?一个个的把进山的心思赶紧收起来,我是绝对不会同意你们去深山的。”
安大山和安宁被高氏的喊声给吓了一跳,双双低下了头,再不敢提进深山的事。不过虽然两人面上妥协了,但是心里都打着小九九,谁也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高氏看两人不再说话,这才消了气,几人继续往家里走去。到了家里,看时间还早,安大山准备去地里溜达一圈,安宁见状,也跟了上去。
到了地里,安宁看着那稀稀疏疏的小麦和粟米,暗自摇了摇头,这样的庄稼产量肯定不高,难怪这里的百姓过得这么苦。安大山看着地里的庄稼,说道:“看样子估计再有个三五天就可以收割了,今年虽然不是丰年,但这收成也还算可以,大家伙又可以熬过一年了。”
安宁试探着说道:“爹,我在老神仙那里学到了一种种田方法,就是在收割完第一茬小麦后,紧接着再种上一茬,这样的话来年的六月份就可以收割。收割完后再种一茬黄豆,这样就相当于一年能收两次粮食,而且种完黄豆的土地也会变得很肥沃,再种小麦的话,小麦也会长得更好。”
安宁本来想把玉米拿出来的,但是转念一想,玉米这个时候还没有传入,大家可能并不能接受,但是黄豆不一样,这个朝代早就有了黄豆,但是黄豆并不能作为主食,只能用来做豆腐,所以人们只是在新开荒的地上种一点够家里吃就好。但是安宁知道如何用黄豆榨油和做一些别的吃食,所以才如此说。
安宁说完半天也没听见安大山回应,她转过头一看,只见安大山正在呆呆地看着她。安宁伸手在安大山的眼前晃了一下,说道:“爹,我说的话,您听见了吗?”
安大山这才回神,看了看周围没有人,双手握住安宁的肩膀,说道:“大丫,你说的可是真的?”
安宁,点了点头,说道:“这是真的,爹,你不信的话,今年咱们收完庄稼可以试上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