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演,百官也不相信了,她們只想見到陛下本人。
果然,此言一出,立馬有人反對道:「嚴大人這是什麼意思?我等進士及第,為官勤勤懇懇,如今連陛下都不能見了嗎?」
好一個進士及第,諷刺嚴語的官身是恩賞得來的,不是自己考上來的唄。
進士出身的官員,總有一種優越感,嚴語都入內閣了,還是有人看不起。
就是因為嚴語是恩官,不是科舉出身。
很多進士出身的人,不管對方是不是立下過功勞,有沒有能力,你沒有考上進士,我就是看不起你。
而傳統是非進士不入九卿,武將還能靠戰場廝殺封爵,文官就別想了。
舉人出身做官,開局都是芝麻官,晉升難。
而進士是有可能入九卿,位列百官之的。
這就是為什麼,所有人都想要考進士的原因,實在是沒辦法了,才會以舉人之身謀取官位。
也不是所有舉人都能做官的,要麼有關係,要麼缺人。
每次科舉考上舉人的有兩百個左右,雲永泰一朝舉人兩千多人,哪能每一個都安排官位。
以往是托關係,現在則需要考試。
再一次的考試,選對了專業,難度會比進士小不少,只要個人能力夠強,未必沒有升遷的機會,說不定還能坐上各部領導。
雲丞淮給舉人之後設立了一道考試,給她們分配官職,讓很多人不用走關係,這對寒門出身,貧困出身的舉人,是一個公平的機會。
只要能保證考試的公平,就能淘汰掉那些沒有真才實學的舉人。
其實也不一定,有的人擅長科舉,有的人擅長別的,總之,都是一條出路。
但不可否認的是,能考上進士的就是高人一等,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刻在骨子裡的東西。
嚴語想要考中進士很正常,只是進士可不好考,一二三甲共取進士一百名,考的人那麼多,十不取一。
春闈前,她們前十天不能入內閣,不能上朝,只能待在府里。
內閣議事,朝堂議事,總會討論到一些信息,但科舉試卷,雲丞淮決定是科舉前一天開始命題,還是幾個題裡面抽取的。
題是由內閣成員共起,那嚴語跟肖葉自然要迴避。
今日應該是嚴語迴避的第一天的,春闈時間定在二月下旬初,正好還有十天。
沈流年看著她忽然道:「今日嚴大人不是該在家嗎?」
嚴語一愣,忙道:「啟稟天后,臣明日才開始閉門。」
「會試前十日閉門,今日應該是第一日。」
嚴語睜大了眼睛,忙跪下道:「是臣失察,算錯了時間。」
這件事往輕了說,現在回家閉門就好,往重了說,此次春闈就不得參加了。
那就又要等三年,要是她考上了進士,再加上她是內閣成員,三年後說不定都能入九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