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同岑远一处,朝中的这些事情她越发能听得清晰,她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猜测,以及立场。
或许于旁人眼中,她还是那张背景板,但她清楚自己的变化。
思绪间,礼部官吏上前,“如今陛下龙体抱恙,两月之后的祭天大典,还需由上君代劳。”
礼部奏请完,朝中敏锐之人纷纷心中哗然,也齐刷刷的目光先是朝着殿上的上君,而后是朝着涟卿这处看来。
御史台卢老大人出列,“老臣觉得此事不妥,祭天大典乃国之大事,陛下龙体抱恙,尚有东宫在,东宫坐储君之位,当行储君之事。”
卢老大人说完,还有朝中旁的官员附议。
礼部道出顾虑,“祭天大典需应对的事由诸多,东宫下月初刚临政,届时琐事繁杂,更有朝中之事要应对。祭天大典繁重,需斋戒,供奉,至少月余,刚好与东宫临政冲突,怕东宫分身乏术。祭天大典四年一度,绝非儿戏,天子与上君本是一体,上君也是代天子祭天,立法合乎,也是周全之事。”
礼部官员说完,也有旁的官员附议,东宫年少,且要临政,两件大事冲突至一处,要周全,还是遵循礼部的提议。
朝中双方各执一词,也各有道理。
涟卿看向老师,自始至终,老师都未开口,也忽然听到礼部官吏问道,“殿下,您的意思呢?”
这还是头一次在早朝上,有人问起她。
礼部自方才起,就坚持上君代天子行祭天大典之意,朝中争执不休后,礼部问起她,是想让她自己推却的意思,毕竟朝中都知晓东宫涉世未深,也没什么主见。
礼部开口,銥嬅早朝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纷纷投向她,她再次站在风口浪尖上。
应是或不是,都是下一轮争执的开始。
——如果遇到朝臣询问你意见,应是或不是都不妥当,你要怎么办?
——应当怎么办?
——甩猴子。
涟卿深吸一口气,也尽量镇定泰然,“兹事体大,涉及国运,各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此事容我与陛下禀明,商议之后再行定夺。”
殿中都未料得东宫第一次在早朝中开口,还是这种突发之事,却如此淡然,也分毫未慌乱。
礼部官吏刚要开口,涟卿又道,“魏相,您的意思呢?”
魏相颔首,“老臣以为善。”
礼部官吏语塞,怎么都未想到东宫忽然将魏相拽了进来。
洛远安目光也探究看向她。
——光甩猴子还不够,还要找靠山,朝中谁是殿下靠山?
——那也只有老师了……
涟卿心中唏嘘,却面色如常。
而在群臣眼中,平日里即便站在首位,身影也好似掩埋在一干朝臣之中的东宫,今日却格外耀眼,尤其是方才的掷地有声,是东宫气度。
东宫平日里虽然不怎么开口,但今日看,好像也不是软柿子可以捏,背后还有魏相在。
眼见着此事要被压下去,洛远安目光看向一人,那人便上前,“魏相,微臣以为,此事倒也并非一定冲突,既然东宫下月临政,诸事繁忙,但祭天之事也需东宫在场,其实可以东宫与上君同行,此事可解。”
话音刚落,也有朝臣响应。
御史台一时也不好说旁的。
涟卿指尖攥紧,又是与上君同行,但早朝中已有人和事,她原以为会与天子商议后再行定夺,魏相却道,“祭天大典,原本也是百官同行,东宫临政,诸事都有朝臣商议,同在京中无异。如今天子龙体欠安,祭天之事礼部也提过,往返途中加上寺中斋戒,供奉,至少月余两月,天子身边不可无人,天子与上君本是一体,上君当留于京中照看更合时宜。祭天大典之事,礼部在,老臣与朝中诸位都在,正好太傅已经入京,届时可一道同行。”
“上君的意思呢?”魏相如法炮制。
洛远安温和道,“魏相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