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卿家在户部可还顺利,是否遇到了麻烦?"
轻轻的摆了摆手,示意让身旁的司礼监秉为面容激动的老臣送上一杯热茶,平复一下其心情。
"回陛下,尚可。"
轻轻的抿了一口热茶,将其搁置在一旁的桌案上,心情平复了不少的毕自严方才拱手说道。
受迫于天子的"威势",户部尚书冯嘉会知的"抱病在家",令毕自严顺利入主户部。
除此以外,与他一同被起复的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也是毫无阻碍的入主兵部。
一想到前任东大学士孙承宗,登莱巡抚袁可立,右敛都御史李邦华等人也将不日还朝,毕自严刚刚还有些沉重的心情便是舒缓了不少。
"爱卿提出的裁汰冗兵、兴复屯田,朕深以为是。"
"但朕也知晓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的道理,爱卿不用有压力,缓缓图之即可。"
"朕也需要些许时间。"
冲着下的毕自严缓缓点了点头,朱由检将特意搁置在一旁的奏本举起,脸上露出了一抹愧色。
听得此话,毕自严连忙起身:"臣惶恐。"
奏本是他亲自所书,他清楚自己阐述的一系列赋税改革争议太大,涉及到了多方利益,自是不能操之过急。
许是为了不忍打消天子的积极性,毕自严未等到朱由检继续出声,便是连忙补充道:"臣听说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纯臣代表在京勋贵,联合上书,请求将名下土地一并课税。"
"吾皇圣明,有了勋贵带头,日后朝廷推行这一并课税的政策便是省去了不少麻烦。"
闻言,案牍之后的天子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容,那些勋贵们能有如此"觉悟"也是出他的想象,的确算是意外之喜。
眼下他根基不稳,贸然选择对传承多年的宗室藩王及关系错综复杂的南方士族动手不是明智的选择。
他只能将主意放在已然被时间磨平棱角,只知声色犬马的勋贵们的身上了,所幸"收获"颇丰,没有让他失望。
又是寒暄了片刻,见得已然上了些许年纪的毕自严面露疲色,已是有些精力不济,朱由检便是中止了今日的奏对,朝着身旁的司礼监秉知会了一声:"大伴,替朕送毕卿家出宫。"
听得天子话,一旁垂手而立的王承恩忙是点头应是,暖中的毕自严也是起身向天子告辞,行礼而退。
望着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的毕自严,案牍之后的天子也是起身立于窗柩旁,幽幽一叹,脸上的表情有些深邃。
本以为将青史留名的"忠臣良将"尽数召回京师,便能令得大明面临的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
如今看来,却是自己有些天真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若最根本的财政无法保证,无法打破束缚大明多年的枷锁,纵然有一众良臣武将从旁辅佐,只怕他也无力回天,充其量就是为摇摇欲坠的大明多续上几年罢了,仍是摆脱不了其轰然倒塌的命运。
眼瞅着就要崇祯元年了,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冰河时期"也即将粉墨登场,并且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主角,朱由检便是心情沉重,只觉得时间愈不够用。
如若他所料不差,此时的女真大汗皇太极在"宁锦之战"失败后,应当正忙于巩固自己的位置,趁着明廷无力他顾的当口,攻伐蒙古部落,为以后的"满蒙联盟"打基础。
不同于自视甚高的努尔哈赤,阴险狡诈的皇太极比其父更为难缠,才刚刚继位便是兴兵讨伐了明廷在辽东重要的臂膀,朝鲜。
作为明廷两百余年的宗属国,朝鲜一直是大明忠心耿耿的"小弟",虽然多数时候"出工不出力",对待建州女真的态度也有些耐人寻味,但总的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但皇太极才刚刚继位便是兴兵朝鲜,逼迫朝鲜与其达成"兄弟之盟",展露了其心中毫不掩饰的野心。
朱由检深知,皇太极的难缠程度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绝不可掉以轻心。
。。。
。。。
"陛下。"
不知过了多久,耳畔旁微微响起的一道轻呼声将朱由检自假寐的状态中唤醒。
抬眼望去,现正是去而复返的司礼监秉王安,正小心翼翼的盯着自己。
眼见得天子抬头看来,司礼监忙是躬身回道:"陛下,锦衣卫那边刚刚传来消息,骆指挥使自恭顺侯府现了些许端倪。"……
眼见得天子抬头看来,司礼监忙是躬身回道:"陛下,锦衣卫那边刚刚传来消息,骆指挥使自恭顺侯府现了些许端倪。"
闻言,本是有些困顿的天子瞬间醒转过来,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这可真是困了,有人送枕头。
他正愁财政紧张,骆思恭那边便给了他一个惊喜,不愧是掌管锦衣卫二十余年,并能在魏忠贤当权时全身而退的"聪明人",当真有些手段。
"仔细讲来。"
迫不及待的坐回了案牍,脸上满是惊喜之色的朱由检便是朝着身旁的心腹太监追问道。
"回陛下,骆指挥使按照您的吩咐,彻查恭顺侯府中书信,尤其将重点放在了那些与他往来的商人身上。"
"这么一查,倒还真有些现,这些与恭顺侯交好的商人大多出身山西,其贩卖的财货虽然都是稀疏平常的日用品,但这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