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安贫乐道,对此倒是无所求。
孙部长却不舍得浪费这样一个宝贵的人才,他道,“交给我,我来为你撑腰,回沪市,如何?”
许晏清的眉头动了动,淡淡道,“都可以,部长,我知道这件事情很为难您,您没有必要为了我冒险。”
有时候,在领导那里,说错一个字,一句话,都是危险的,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孙部长却是一个意志坚定而无畏的人,但对自己人,他可谓是非常的护短。
既然动到了他的人,那他也不会客气,要为自己人争取一番了。
毕竟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谁的身后没人?
第二天一早,孙部长直接自己去了领导那里,在外面候了整整三个小时。
这些年,许晏清在国投委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政策制定不仅是对政策制定者理论与学术能力的考验,更是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权力与利益的博弈。
许晏清被架在这个位置上,实则也有如油烹火烤。
但他这么多年来从未说过一字一句,默默自己顶住了压力,仍然坚持内心的正道。
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被放在这个位置上,一呆就是五六年。
这种岗位,眼红的人太多了,守不住底线,随时可能被腐化,被突破,他的前任已经倒了两三个了。
即便清廉正直,依然难免被人诋毁,被人抹黑,这也是正常的。
孙部长等候的时候,内心早就盘算定了。
进了领导办公室,先不紧不慢地汇报了几件事情,涉及到一体化方案的事,他递上了许晏清上次调研的汇报材料。
领导快浏览了一下,倒是点了点头,在落款一栏看了一眼,问,“下一步几个试验区,报告里提到的几个地方,可以再去看一看。”
孙部长道,“是,不过晏清马上要去西北,恐怕一时半会儿这件事情,还得找人无缝衔接上。”
领导哦了一声,这模棱两可的态度,倒是不好揣度。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领导道,“沪市这些年的成果,也该总结总结,下一步继续试点,也要有个成熟的样板。”
孙部长听领导话里的意思,立刻明白了几分,试探道,“那我还是让晏清趁着去西北之前,抓紧再去调研一下吧?”
领导放下了材料,不疾不徐道,“再好的政策,没有成熟的样板,没有可以复制的运作机制,也都是空谈。”
孙部长点头称是。
领导道,“就不要去西北了,这批中直机关和地方交叉任职,就是为了锻炼干部的。一些中直机关的干部,没有主政一方的经历,纸上谈兵到底不行,这些年政策放空的事情太多了,都是不接地气造成的。小许这些年做得不错,但也不能每天在部委闭门造车,要去地方上处理具体问题,才能更成熟,就让他到地方上去锻炼锻炼吧。”
孙部长听明白了,许晏清去西北,不是领导的意思,但是他的交流外放,领导是被说动的。
所以,到底是配还是培养,倒也不能盖棺定论。
孙部长试探问,“让他去新区?”
领导点了点头。
孙部长看向领导身后陪着的办公厅主任,办公厅主任明白他的意思,送他出来的时候,对他表明,会由自己去同中组部说明。
反正名单还没有上部务会,只要领导肯,调整也没什么困难的。
孙部长回到国投部,思索了一会儿,又再给沪市那边和中组部也都打了电话。
跟组织部敲定的时候,对方副部长道,“老孙,你倒是真的敢。”
知道对方的言下之意,孙部长道,“晏清是我一手培养起来的,他好不好,我最有言权。”
反正是领导定下来的事情,前因后果,孙部长也都知道了清楚,有上面的意思,有些人再想从中作梗,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
随后孙部长又同市里的一把手通了个电话,对方也早就知道中直系统要下放几个干部下来,得知是许晏清,倒是意外。
“孙部长,晏清以前就是我们这里出去的,你怎么舍得又放回来?”这句话,其实是在试探许晏清下放的缘由。
孙部长也不绕弯子,直接道,“年轻人有些小坎坷很正常,晏清是我看着成长起来的,各方面都很优秀,专业精进,这些年也成熟了很多,拜托你帮我照顾好。”
书记却犹豫了一下道,“但是我们原本交流的岗位是一个副区长的位置,晏清在你那里是司长吧?前年跟着你来调研过一次,以前我去部里,也见过他。”
孙部长应了一声,却道,“晏清是受得起委屈的,一步步来吧。”
书记于是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