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堂伯聽說了父親重病,立刻托人情將宮內的太醫請了兩個同他們兄妹一起來了維揚。
兩個太醫一個擅調理,一個擅解毒,竟正好對了父親的病症。
等太醫為父親解毒後,又留在維揚仔細調養了大半年身體,兩位太醫才道「不負林大人所託」,準備告辭回京了。
此時兄長剛從姑蘇考完院試歸來,得知此事後一邊命人為兩位太醫準備行李,安排回京船隻,同時也不忘請那位擅長為人調養身體的太醫為黛玉看病。
雖然所有進了太醫院的大夫都能稱做太醫,但太醫與太醫之間的醫術水平甚至比太醫與普通人更大。
而堂伯林淮為他們父親請來的兩位太醫,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雖然榮國府也請了兩位太醫在家奉養,但水平嘛……
榮國府畢竟沒落了,那等真正有本事的太醫除在宮中當值外,更願意與有權勢之人結交,便是乞骸骨了也只會自己開醫館,或是接受相熟人家的奉養,並不貪圖他家那幾兩銀子。
林家請來的太醫知道兄長在堂伯家長大,也樂意給他面子,得了請託便為黛玉把起了脈。
半晌,那太醫踟躕著開口:「令妹身體並無大礙,只是胎裡帶的弱症非天長日久的調養,恐無法好轉。」
黛玉明白,太醫到底是要回宮的,沒那麼多時間耗在自己身上。
好在她打從有記憶開始,便一直在吃藥,進了榮國府也一直沒斷過,是以從太醫口中得知此消息也並不傷懷,反開口勸慰兄長:「不礙得,妹妹早習慣了。」
兄長卻眉頭緊蹙:「不知舍妹這胎裡帶來的弱症可會影響壽數?」
太醫鬆了口氣:「這倒不至於。若平日仔細將養,多走動,少生氣,莫傷心勞神,並不會比旁人少了壽數,只生育一道,恐有少許妨礙。」
「但也不嚴重……」
說著,太醫想著林家幾代單傳的窘狀,暗示道,「京中林大人年輕時也有幾分弱症,與川寧侯府結親後,不也得了對雙胞胎?日後為令妹挑一戶家中子嗣繁茂的人家,盡夠了。」
想來太醫見多識廣,早對林家子嗣艱難的情況有所了解,自然明白黛玉這狀況來自祖上。
也不止她一人有這毛病,剛病癒的父親,以及瞧著身強體健的兄長也都有。兄長從小養得好,已然是他們這一家三口中症狀最輕的了。
他們一家子心裡有數。
只要不影響壽數,其他都是小事。
兄長聞言點頭:「多謝太醫,我一定謹記醫囑。」
之後又是一番寒暄,兄妹二人才將兩位太醫送回房間。不幾日,兩位太醫不願耽擱時間,乘船回了京城。
父親病癒之後,並未宣之於眾,反倒藉此機會設了個局,直接將那等對他心懷不軌之人全坑了進去。
短短半年,維揚鹽場就變了天。
維揚巡鹽御史這官職不是那麼好做的,父親又在這職位上做了好些年,如今更為朝廷解決弊病,抓了好些貪官污吏,若再讓其留任便有些說不過去了。
於是不久,黛玉便隨著父兄一起回了京城。
父親原就是蘭台寺大夫,這已是實權官職的最高品階,皇上便又為其加封了個從一品的虛銜。
林家扶搖直上,黛玉兄妹的身價也緊跟著水漲船高。
但入京後剛辦妥一應事務,父親便染了風寒,兼之母親病情一直不見好,他便與黛玉兄妹商量,想讓他們去堂伯家暫住。
林黛玉卻是個心思靈巧的,想著母親奇怪的病情,主動提出去榮國府小住,待父親病癒後再歸家的想法。
恰好此時榮國府璉二嫂子上門,以母親病重,無力教養女兒為由,提出將她接去由外祖母教養。
父親對榮國府似乎觀感尋常,定然也猜到了外祖母的打算,畢竟此前生病,他因擔心一雙兒女,也曾想過將女兒嫁回榮國府由親人照料,以免自己離世後受了委屈。
到底是親戚,又有小時候相處幾年的情分,總不會因他離世就欺負女兒。雖也知道賈寶玉不成器,但對父死母重病,家中僅有尚未長成的兄長,根本無人為其伸張委屈的黛玉而言,這反倒是好事,因為她已是寶玉能接觸到的家世才貌最好的姑娘。
黛玉明白,這已是父親當時最好的選擇。
但不知為何,兄長對榮國府極為不屑,不但在得知父親想將自己嫁給寶玉時極力反對,甚至將寶玉單拎出來大肆批判,並說出無數事例以佐證此人的不靠譜,又點明王夫人早為兒子相中了薛家姑娘為妻、且賈寶玉與之相處甚好的事實……
反正父親和黛玉聽完後只一個感受:賈寶玉這小子絕非良人!
父親浸淫官場幾十年,很快便反應過來,總帳在說起賈寶玉時必然添油加醋、誇大了部分事實。
但即便如此,也能從中窺見賈寶玉的部分性情。
賈寶玉本人品性也許還不錯,做晚輩也知禮乖巧,但做丈夫,以他如今性情顯然是不合適的。
與黛玉開誠布公地談過之後,父親便打消了為黛玉定親的想法,即便榮國府來信提了好幾次,他也無動於衷,只隨口敷衍了過去。
如今外祖母想要將自己接到榮國府教養,定然是還未放棄撮合她和賈寶玉。但她給出的理由確實不好反駁,畢竟榮國夫人的名頭還是很好用的,加之林家的地位權勢,頂著榮國夫人教養長大的姑娘這個名頭,日後也確實更容易找一門好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