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钱家村里殷殷期盼的宋家的一家子妇人们,最后得到段家人带回来的口信儿。新出炉的秀才公宋福生去省城,去参加今年秋闱。
这一举动在钱家村,那是掀起大波澜。
钱秀才、钱童生都是双双去了钱族长家中。钱秀才已经不参加科举了。没法子,多少年下来,这考来考去的家底儿考薄了。那举人功名一直没摸着。这也算得死心了,如今一心教导了钱氏一族的族学。
至于钱童生
那是来回考,家中又是卖田地,又是闹分家。总之,钱童生也是功名之路不太顺利。可眼下呢,一个跟他儿子差不多年纪的晚辈,如今都成秀才公。眼瞅着,又去考秋闱。这等事儿一出来,这二人的心态嘛,不说崩掉。
这倒底还是来钱族长家,就是商量商量如何把宋福生这一位士子,那是好好的拉拢到钱氏一族这边来。
这便是现实。
在功名面前,一切可以让步的。真没谁是脑残。至少,在这一个功名利禄的世界里,只要不伤的人都知道驱利避害的。
钱族长听了这二人的来意。钱秀才、钱童生当然也是想结好宋家。可如今宋福生不在,这二人自然就是想让钱族长出面。这是不是提前的,族里商议一下。甭管宋福生考中举人否,村中一定要给秀才归来时,那是举办秀才宴庆贺的。
钱财嘛,自然是钱氏一族出了。
钱族长对此,那是觉得这法子也不错。要结交好宋家人,他这族长出面那是应该的。这会子宋家没男丁,他媳妇、他儿媳可以多去串串门嘛。
有些话可以提前的打打底子。
至于宋福生考中考不中举人这年纪搁这儿,今年不中,三年后还有机会的。
不管钱家村里的人,那是人人心思是什么
到了省城的宋福生只有一个想法,那是先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租房子住下来。然后,好好的准备科举。
一个提前知道考题的。也不是十拿九稳的。
科举这事儿,主关的因素还是挺多的。
租了一个独户的小院。其时,这哪是什么小院不过是偏屋,让那屋主砌墙隔开来。这瞧着好听叫一个小院。实则,就是一个鸟笼子一样的小小地方。
好歹一个人能单独住,宋福生不挑。
平日温书,除此之外,宋福生没忘记了做法事。
这一回,他可想着一定要中举的。毕竟,这等机会不多啊。对于自己的学识,宋福生心中有底儿。
宋福生的学问要多说好那是假的。
他重生前的记忆,因为借了运,借了法的帮衬,那是一一闪现后,有意识的记下许多。可到底宋福生不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
这重生后的宋福生是真正在钱村里刻苦读书了。却是时间太少。那说到融汇贯通那不存在的。毕竟,宋福生又不是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
宋福生就是一个普通人。有一点子奇运能重生,这已经觉得饶天之幸运。
现在的宋福生跪在屋中,做法事时,全然的专注。
他很清楚自己的命格是浅薄的八字。哪怕读书是改命的事儿。可他的准备不够。中得秀才,那都借了多少运了。还想中举人
这里面的风险很大。便是借得运,一旦中举了,运道反噬时,也不会好受的。可宋福生不在意了。
宋福生就一个念想,他要中举。
其后的后果,宋福生愿意承受。人嘛,得到失去,舍得舍得。这里面的分寸自然是自己拿捏的。
洪福十四的秋闱。
八月初八进场,这是第一场。秋闱考三场,分别是初八、十一、十四,每一场三天的时间。要说这秋闱真不是人受的。
这不光是考了学问,更是考了人的毅力与体魄。学问差的,在乡试中取不到什么巧宗。这里能来的都已经是身具功名的秀才。若是毅力不够的,考都能让人考糊了。至于说体魄,那体魄差的很可能考试没结束,人先倒了。
宋福生自认为他的体魄够好,这准备够充分了。可真的从考场里,那是连着三场后出来。他整个人也是摇摇晃晃的。
好在他撑住了。
等着榜单的日子,那比在考场上还要煎熬。因为宋福生很清楚,除了这一次的机会,他是有先机外。再参加下一次的科举,他未必有机会了。毕竟,这考题又不是每一回他都知道啊。
天时地利人合。
这等条件凑齐,那得多难啊。
这都不能成功宋福生就得认命了。毕竟,他家的情况搁那儿,他一没好先生,二没真正的天赋。
宋福生对于自己认识的清楚。他考中秀才,都是借了运的。何况举人乎
宋福生不敢想更多的。
宋福生能做的,就是等待命运的审判。
在省城的宋福生在等待命运的审判。在钱家村里,宋家的一家子妇人们,那也是坐立难安。钱氏也是在等着那衙门是否有消息来
时间一晃而过。
乡试的结束将揭晓。
宋福生没去看榜。他这时候才现自己还是怕的。所以,他只在租的院中等候结果。反正若他中了,总归会有报喜人来。
若不中的话那么,没有结果,也许也是一种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