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善伯府那是沾上了,就能扯下来的吗关键是他自己相信,也要看别人信不信
在被人说一句奴才秧子出身,还是跟将来府上来一个从龙之祸相比。这是两者为害,取其轻罢了。
钱氏、樊杏花不懂朝廷里的大事。她们有一个道理懂得,那就是听当家人的话。
永治三年,五月末。
宫里传来喜讯,甄嫔升为甄妃,这一位甄娘娘生下一位小皇子。
广善伯府一直奢望的,那是做为一位皇子的外家,那真真做到了。甄娘娘一时间自然成为广善伯府里最顶顶尊贵的主儿。
广善伯府。
甄伯爷在知道他做了皇子的外祖父,那是高兴的利害。然后,就是满府给赏,那要一府同喜。甄覃氏那也是高兴的,哪怕甄娘娘不是她生的。可到底还是叫她一声母亲。
要知道,甄覃氏可有儿子的,有孙子的。
这一位一直想给儿子甄尚濮谋爵位。如今的广善伯府可没有册立世子。于是,对于甄秀英的生母赵姨娘这儿,甄覃氏打算给些颜面。
赵姨娘在甄覃氏瞧来,那是年纪大了。不得甄伯爷的宠爱,那更是生下了。这于甄覃氏没多大妨碍。
对于宫里甄娘娘的助力,甄覃氏是想拉拢着。于是,她提议道“伯爷,娘娘升位,又是诞下小皇子。咱们府上同喜。赵姨娘是娘娘的生母,她这身份是不是也应该提一提”
甄伯爷这会子也是反映过来。
这赵姨娘确实应该给些体面。甄伯爷说道“当如此,当如此。这事情还是你提醒的对。依你看,这赵氏提什么身份”
甄覃氏本着给赏,就一步到位的想法。若不然,拖拖拉拉的未必让宫里的甄娘娘满意。甄覃氏笑道“赵氏的娘家人全是给赎身,再是赏一个小庄子由得娘家人也是做一个富家翁去。至于赵氏本人自然提为贵妾,成为正紧的二房太太。衙门那边再补一个纳妾文书就是。”
正紧的二房太太,那纳妾文书要给。这妾的嫁妆也是府里要给的。
再加上赵氏娘家的一个小庄子,这一回,甄伯府可是大方的出一回血。这是公中出钱,甄覃氏是一个大大方方。
“嗯,就如此。”甄士奇这一位伯爷没多想,也是应承下来。倒底赵氏在甄士奇的眼,那是宫里娘娘的生母,确实也不能身份太低的。一个贵妾身份,好歹比一个婢妾,一个名为姨娘,实则通房丫鬟的身份那是好听许多。
“还有一桩事儿。就是西定伯的亲戚,汪家、白家、樊家,这三家人可都与西定伯顶顶的血缘亲人。咱们府上再使唤这三家人也不太合适。”甄覃氏把这事情拿出来。
“唉,也是我前面一直生病。由着老大媳妇在料理府务。这一桩子事情一直拖现在。我这在听着一些闲言碎语的,也是觉得是不是干脆就把这三家人放出府,也不用什么赎身银子。他们也有西定伯府一门子富贵亲戚。想是出府后,也是安逸日子过得。”甄覃氏一推二。那责任全搁了甄尚演的媳妇头上。
甄士奇一听后,沉默片刻。
他然后才说道“老大媳妇管府看来还是欠些火候。往后你揽总,若实在想清闲些,不妨就让老二媳妇也是搭把手。”
府上两位奶奶,大奶奶是甄尚演的媳妇,二奶奶自然就是甄尚濮的媳妇。
这一位濮二奶奶才是甄覃氏正紧的儿媳妇。前面的演大奶奶又不傻,一嫁进府后,就是察觉出来一些东西。那一位演大奶奶还是认得清身份,知道继婆婆甄覃氏不是好相与的,这一直防着呢。
可甄覃氏管府里多少年
这想使绊子,自然是轻轻松松。
于是,广善伯府一翻话,就给事情轻松定下一个调子。
然后,西定伯府这边就是来了三门穷亲戚。这汪家、白家、樊家一上门。樊杏花是一个晚辈,这些亲戚拿着身份想拿捏着。
可钱氏是好相与的
她老人家的辈份更大。那是老封君往那儿一站,哪一个都得给她磕头的份儿。
汪家、白家、樊家,这三家人那是在西定伯府住下。这打定主意,貌似想吃大户,一直吃西定伯家的白食。
宋福生一回府,那就知道这事儿。对此,宋福生很淡定的。
“这事情我来处理。”他是这般跟曾祖母、妻说的。这事情在宋福生眼中真不是事儿。想他在土蕃时,那时候才是真真为难。那是拿自个儿的命去为难自己做事。
前面的大风大浪都是撞过来。
现在一点麻烦,这算得什么在宋福生眼中,就是些许的苍蝇在耳朵嗡嗡。要料理起来一个简单。
宋福生的西定伯府,那是有亲卫名额的。
宋福生也是在土蕃走一遭。那战场上的事情亲生经历过。真以为靠嘴皮子就能成事这世间事情,还是靠着武力的。
武力,即真理。
没有力量的道理,那是空口白牙。
于是,汪家、白家、樊家,这三家人算是认识到什么叫秀才碰到兵,有理说不清。宋福生就是见了三家的当家人一面。
当时的话说的好听,后面的事儿办的一个狠。
三家人让宋福生的亲卫,那是亲自送到西定伯府包下的大船上。然后,三家人被打包。让宋福生安排了一个大管事,领着一队亲卫们亲自送往金陵。送去钱家村。
宋福生还给钱族长书信一封。
搁宋福生如今的身份,在钱家村的钱氏一族那儿,那是真真的一句顶十句都不止。他就是钱家村的定海神针。
宋福生给钱族长的信也简单。不外乎,那就是把三家人全塞进钱家村住。除此之外,也是让钱家村的村民那是看紧三家人。
往后三家人就是落户钱家村,成为钱家村的正式村民。宋福生也不寒碜,那是给三家盖房的钱,买地的钱,都是他出了。
当然,建房嘛,一家一个一进的青砖四合院。田地嘛,一家给二十亩的地。这样一份家业在乡下那是惹人眼红的。可搁汪家、白家、樊家人眼底,这怕是让他们去吃苦的。
可在宋福生看来,这是响鼓要重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