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们明显的感觉到,这些东方人并没有大肆的杀戮。
因而,俘虏立即判断出,留在这些东方人身边,反而可能是最安全的。
李自成此时反而举棋不定起来。
他与张献忠似乎都遇到了一个难题。
“释放他们……好处有二,其一是瓦解这些人的战斗意志,让他们知道,即便打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肯归降,自然可放他们回去。”
李自成沉吟着又道:“而且在这鬼地方,人力是最无用的,反而补给才最重要,多释放一些人,让他们回到后方的补给站,就是在消耗他们的牛马和粮食,消耗得越多,对我们越有利。而这些人留在我们身边,反而会消耗我们的给养。张老弟,你怎么看?”
张献忠当然清楚李自成的意图。
说实话,二人在关内长久的流窜过程之中,有着丰富的对敌经验,张献忠想了想,倒是提议道:“人自然是不能留的,要不,我们押着俘虏继续进攻,等再找到对方的据点和补给站,再将人放了?”
李自成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最后叹了口气道:“也只好如此了。让弟兄们注意了,告诉他们,大家都是受苦人,这些高鼻子的家伙们,不是活不下去,也不会送到这儿来戍守,能给一口吃的就给一口吃的吧,只要不作乱即可。”
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继续出。
李自成和张献忠现如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建奴人已经从另一路长驱直入了,他们必须快的推进,如若不然,弟兄们受了这么多苦,不迟千里的跑来这儿,却是打了个寂寞。
果然在七八日之后,又现了的据点。
按照当初的计划,两百多个俘虏,立即原地释放。
为的一个沙俄军官很是无语,将人送到补给点,一路还好吃好喝,最后还将人亲自送回去的事……实在匪夷所思。
于是,悻悻然的表达了感谢,便灰溜溜的带着人,进入了这座沙俄的城。
第八百零八章大捷
此驻地名为阿尔泰。
看上去是一座小城,可实际上,几乎没有多少居民。
除了沿途的皮货商人,便是驻守于此的沙皇军马,以及一些收揽来的土人。
不过区区千人而已。
只是在这地方,千人已是极大的规模了。
至少方圆千里之内,此处乃是最重要的堡垒。
其实早在数日之前,他们就已经接到了附近出现敌人的消息,而且前方的一处补给前哨站已被攻破。
镇守于此的乃是一个沙俄贵族,立即意识到不妙。
因为这一年多来,就有东方人大举进入西伯利亚地区,已消灭了西伯利亚汗国最后的残党,这也导致了沙俄内部,意识到他们在这地方出现了一个的对手。
因此,出于维持东方利益的需求,沙皇俄国6续的派出了一些援军。
没想到,东方人果然来了。
只是……阿尔泰城中之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原以为那补给前哨站被彻底的攻破,里头的军民一定无法幸免。
可哪里想到……这些军民居然出现在了城外。
足足两百多人,似乎没有受到多少的虐待,而且一个个精神还不错的样子。
为叫门的人,是一名叫沙聂诺夫的军官。
这名军官,曾和守将罗蒙索夫是熟识的,罗蒙索夫将军起初以为,这是东方人的计谋,或许故意骗开了城门,附近的东方人便埋伏在附近大举进攻。
不过再三确认之后,他却现,这里空旷,根本不可能埋伏人马。
而且追随沙聂诺夫的人,也几乎都是沙俄派驻于此的军民。
这一下子……罗蒙索夫则变得难以抉择起来了。
放人入城,固然可以增加城中的军事实力,可是……城中的补给,是不足的。
这几乎是整个西伯利亚区域的问题,因为人口稀少,而且冰天雪地之中,难以种植粮食,而因为这里又广袤且无人烟,且距离沙俄的核心区千里之遥,补给十分困难。
口粮是有限的,若非是沙皇陛下宏图壮志,根本不可能维持这样的军队在这种不毛之地戍守。
因而,这里最珍贵的不是人力,而是补给。
往往在阿尔泰一个人的口粮,就意味着,至少需要三十个农户的劳作才可获得。
现在突然在城中增加了两三百人,又遭遇了战时的情况,无法令人出城打猎为生,无论是军民的口粮还是战马的草料的补给,可能都会出现问题。
也就是说,他原本预计了一旦出现敌人,可以至少坚持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等待后方的粮队运来补给就行了。
而一旦出现了一群生力军,那么这个时间就可能大大的缩短了。
可是……他又无法拒绝沙聂诺夫这些俘虏们要求进城的要求,这不但会让沙聂诺夫这些人寒心,便是守军,只怕士气也会大受影响。
于是乎,罗蒙索夫最终还是选择了打开城门。
随即,他紧急地将沙聂诺夫叫到了自己的面前,询问关于这些东方人的情况。
沙聂诺夫非常诚实地做出了回答,这些人武器精良,而且能够吃苦耐劳,作战勇猛,他们的补给还十分的奢侈。
怎么奢侈呢?往往一千人的编队,会有两匹战马,多为蒙古马种,蒙古马吃苦耐劳,虽然爆力不如其他的马种,可吃的少,耐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