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万籁俱寂。
奔波一天的杰特业已睡下,反倒是郑礼,没有如往日那般进入梦乡。
而是咬着羽毛笔尾端,身前铺就着一摞白纸。
借着火堆的眀焰照亮身周环境,郑礼神色凝重,扶额深思。
既然已经决定好要做出改变,他也不会迟疑作瞻前顾后之姿。
决断已出,更应时刻为其基础做好准备。
想要引领世人向善,光靠郑礼一人去做,完全就是杯水车薪,他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为之奋斗。
收杰特为学生就是他做的新尝试,郑礼准备效仿古典时代的先贤大收弟子。
在合适的时机,携弟子游学凡世诸国,广传他的思想理念。
而这就有一个前提,他必须得拥有一本阐述他思想的根本经义,就如儒家之春秋,基督之圣经。
身前的火光升腾,噼里啪啦声中摇曳着身姿,抖动的光映衬郑礼的脸色阴沉不定。
良久,握紧手中的羽毛笔,他在纸上写下:《三代》
此为本书名字,用汉语写就,下书通用语标注翻译。
“我听说,曾有三个时代,以“尧”“舜”“禹”为名,其国之人醇厚有神,多识文华,推举有才能的贤人王天下。其王以天下的公道正义为先,以天下人的忧患为自己的忧患,以自己奢华为耻,为国人的富庶而乐。”
……
“由此,天下就开始兴盛,盗贼绝迹,贫苦再无。有东西丢在路上,也不会有人将其据为己有,晚上睡觉的时候,连门户都不用关闭。”
郑礼绞尽脑汁,咬着笔头,未曾察觉到有墨汁沾染在脸上,顿了会继续书写:
“人不为生计劳碌,不为酷吏所害,政治清明,即使农人也能在王者的面前指责其过错,让之改正。”
“不兴不义之战,万民安居。”
……
《三代》是郑礼对于儒家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结合《理想国》,做出的一本描写一个虚拟美好的世界。
郑礼准备先虚构出一个足够美好的世界引起别人的向往,再以思想为骨,指出如何做才能通向美好世界的步骤。
他准备以“仁”“义”“礼”为思想核心,辅以君子六艺教导弟子,以此为内容教导学生弟子。
《三代》的编纂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它还需要经过郑礼多次的修改,增删才能最终完善。
拿着一本不成熟的根本典籍去教导弟子,别说外人会不会嗤笑误人子弟,郑礼自己也不允许自己这么做。
凌晨3点,月已隐匿云中。
郑礼捏着酸的鼻根,站起身舒展筋骨,再吹着远方的冷风清醒下过载的大脑,便再次投身书写大业。
这一次,他不再继续编纂《三代》,而是书写明天的教辅资料。
在入夜之前,郑礼曾详细询问过杰特的受教育程度,明白杰特只是会说简单的通用语,至于辨认书写则是一窍不通。
对于这种初学者而言,第一本教材的选择关乎于他对知识的初步认知,所以在选择上就得小心慎重。
这一次,郑礼没有思考很久,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他的六维每一天都在增长,就连记忆力也随之加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过往曾看过的书,阅览的故事历历在目,只要他想即使是标点符号也能在脑子里清晰浮现。
众多郑礼曾看见过的故事,典故出现在脑海里。
在仔细甄别后,他最终选择了以《冯谖客孟尝君》为开篇第一课。
典故,是寄托编写者思想最好的载体。
在思考精炼了这篇典故的内容后,郑礼准备着重描写冯谖“买仁义”的内容,用以提出以仁示人,人以仁义报之的开篇思想。
“我曾闻,有一人冯。谖,因为家庭贫困不能生存,便托人去找被称作孟尝的领主,想要得到他的庇护。(罗马庇护制,可理解为外国版门客)”
“被称作孟尝的领主以善良,富有道德而闻名,足足有三千余人受他的庇护并为他工作。”
“当孟尝领主询问冯。谖有什么擅长的能力能为他效劳时,冯。谖说他什么都不擅长。领主又问冯。谖有什么过人的能力能为他工作,冯。谖再次说他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领主听到后只是笑了笑但还是接受冯谖提出的庇护请求。”
……
“此谓:以仁义示人,人以仁义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