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没说施行郡县制就错了。”吏部尚书哼道,“本官的意思是,任何事都要循序渐进,而不是大刀阔斧。
秦皇是横扫了六国,然,却没有做到真正的统一,当时正确的做法,是先延续周制,分封皇子去六国坐镇,如此才能安稳过度。”
严嵩也不生气,乐道:“如此看来,天官大人也是赞同普及教育了,只是对教育普及的度有异议,对吧?”
一句‘天官大人’,噎的吏部尚书喘不上气,如今的吏部尚书,实权虽大,却已不及内阁大学士了。
严嵩恍若未觉,依旧乐呵呵的,继续刺激,“天官大人尽可放心,圣明无过皇上,你说的这些,皇上自然明白,自不会一上来就全面开展。”
吏部尚书深吸一口气,哼道:“秦皇一朝定秦制,以致于秦二世而亡,前车之鉴在前,本官自是相信,皇上不会在一朝全面推动。”
顿了顿,他拱手朝皇帝问,“皇上也是这般想的吧?”
朱厚熜:“……”
严嵩也不乐呵了。
皇帝不过才而立之年,嘉靖一朝不得全面开展?
这不是闹嘛。
待到皇权更迭之际,少不得这项国策就废除了,皇帝岂会同意?
再说,如若不能一鼓作气,那自己的功劳也将大打折扣……严嵩深吸一口气,道:
“一码归一码,两者不可混为一谈,皇上春秋鼎盛,未来时间大把,便是循序渐进,也能在嘉靖一朝做成了。”
龙椅上的朱厚熜,突然蹦出一句,让所有人都莫名其妙的话:
“朕乃万岁!”
我们知道啊……群臣一脸茫然,包括严嵩、夏言。
只觉皇帝说了句废话。
“皇上,臣以为,吏部尚书之言甚有道理,还请皇上采纳。”户部尚书说道,“我大明千秋万世,一朝开十个,也总有学塾遍布天下的时候,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啊……”
“朕一人便可千秋万世。”
“……”
皇上这是……喝了?
群臣实在搞不懂,这些个套话,今日皇帝为何这般一再强调。
朱厚熜却是道:“广设官办学塾利在千秋,朕必行之,既然你们只是对开办进度有疑虑,不妨回去写封奏疏呈送上来,朕会酌情采纳。不过,这诏书还是要下的。”
吏部尚书:“皇上,还是秘而不宣的好。”
“利国利民之事,为何不能说?”朱厚熜反问。
见皇帝似要不讲理,户部尚书索性道:“开办十个八个的尚可,否则……户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朱厚熜眼睛眯了眯,却又是一笑,轻轻颔。
吏部尚书眼珠转了转,话锋一转,道:“请皇上早立国本。”
此言一出,立即群情响应。
一时间,都没人反对普及教育了。
非是轻视普及教育国策,只是觉得真就是颁了诏书,也不能顺利推行。
需知,皇权不下乡!
也下不了乡。
若能以此为筹码,迫使皇帝早立国本,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