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革命运动没有解决近代Z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的历史任务等。
他心绪复杂,有点失落的同时又觉得幸运。
没想到好不容易推翻了帝制,姓袁的后面居然妄想复辟帝制,这完完全全是盗取革命果实啊。
原本的救国计划虽然失败了,但还是推进了历史的展进程,起到作用就好。
而且现在还提前知道了这个革命的弊端,就是缺乏一个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动工农的力量。
他对于后世的总结还是认同的,共和国的制度之所以没有得到完全巩固,确实是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没有进行彻底的批判。
看来要想颠覆旧有的制度,确实要有全新的制度来替代它们,这种危难关头不能讲究折中,也不能心软。
之前还担心旧有的力量太大了,现在有了指引,相信能聚集更多同志的。
而且现在已经有纲领了,相信国家一定能更快走出困境。
这是好事。
越往后看,大家现新Z国的建立确实不容易。
完完全全是内忧外患,感觉比任何朝代面临的问题还要多。
各方博弈之后,国家救亡运动算是走上了正轨。
到了抗战那部分,很多人都惊住了。
他们没想到就一个小岛国的小本子,居然给整个Z国带来了这么大的灾难。
小本子自己国家内部出现经济问题,就想着侵略Z国,简直可耻。
这部分历史看得很多人心里五味杂陈、痛心疾、火冒三丈。
清朝。
康熙心情激动,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倭子国果然卑贱,无耻至极。”
他之前就对这个国家做过评价,看来自己的评价是正常的,倭子国不仅卑贱,而且狼子野心,反复无常。
他很早就觉察出倭子国不服大清统治,它们自诩为华夏正统,就等着有机会反扑呢。
果然,这些人已经完全没有廉耻之心了。
康熙恨恨地踱步,想到倭子国在Z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越想越生气。
等静下心来后,他又觉得悲怆,这局面确实是他们大清造成的,这点无从辩驳。
康熙只觉得脸上火辣辣地疼,即使生这些事件的时间离他有点远,归根结底还是大清没做好。
想到种种,康熙一下子像是老了十岁。
他失神跌坐到龙椅上,觉得自己在后世的名声不会太好了。
明朝。
朱棣也是气得拍桌子,他觉得倭寇在大明已够猖狂了,没想到到了后面更变本加厉了。
生完气后,朱棣下定决心,一定要狠狠打压倭寇。
对于倭国,就应该按得死死的,不能让它们有喘息的机会。
他要加强大明的武器装备,制造出更厉害的海军,不让倭寇翻出风浪。
以前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既然知道倭国有这么大的威胁,自然不能轻易放过了。
朱棣此刻觉得后世的人说得挺对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抗倭使命,每个时期的倭人都能干出让人讨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