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婆媳二人说话,你来我往。
这般又是聊了一些话后。皇后谈起宫里的事儿。太子妃也是替皇后料理一些宫务的。这也是太子妃彰显自己的法子。
权利拿在手,宫里的奴才们那才是更服贴。
宫务这儿,皇后有太子妃的帮衬。
这一天的忙碌倒也是很快的结束。
皇后挥退那些听差的管事太监与掌事嬷嬷们。然后,皇后对太子妃说道“太子已经从江南起程,不日就会回宫。这事儿你应该听说了吧”
“儿媳略有耳闻。”太子妃实话实说。这事情这般大,只要是不耳聋的,这都清楚的知道。太子妃的态度恭敬的。
皇后问道“这事情你如何看”
太子妃能说什么
太子妃就是一个没生下儿子的嫡妻。在太子跟前,太子妃的话若是有用那些东宫得宠的女眷们又搁哪地方
太子妃一直以来的态度,那就是做一个贤良的太子妃。好名声得经营。这是符合皇家儿媳的要求。更多的,太子妃与娘家是一样的态度。那就是不坏皇家规距。
毕竟,东宫太子上位,太子妃坐了皇后都不一定坐的稳当。瞧瞧太子妃如今的婆母。这中宫的位置也不好做的。
偏偏太子上位了,太子妃的未来还是飘乎不定。
太子若不上位。太子妃要跟着吃挂落的。
太子的处境不好。太子妃看的出来。太子妃却是没有拉着娘家一起下水的心思。
因为,东宫的太子值得不值得太子妃的娘家下大注不值得。至少,嫡支这边的看法就是如此的。
至于旁自然还是一力支持太子。总之,这是多头压注。
“儿媳一切听太子殿下的。”太子妃能怎么看她自然是坐着看。
皇后听懂了太子妃的话中深意。皇后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子妃。若说一开始皇后是满意这一个儿媳的。可后来感情就淡薄起来。
到底这一个儿媳跟儿子不是一条心。婆媳的感情自然会因为太子的存在,那是生一些转变的。
可在眼下的情景里,皇后也是需要太子妃背后的势力。哪怕太子妃的娘家嫡支没下场。可旁支是投下重注的。那些重注好歹是东宫的助力。
皇后没有推开的道理。
“好,老大媳妇。”皇后喊了亲切的话语,他道“你是老大的嫡妻,是东宫的太子妃。你们是夫妻那自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本宫盼着你们夫妻和美。更盼着你身为太子的嫡妻,你能多多规劝你的夫君一二。”
“儿媳谨听母后的吩咐。”太子妃当场应了话。若是太子可以抢救,太子妃也是盼着太子顺利登基大宝。好歹她还能捞一个中宫的位置。
只是太子妃的心中也是轻轻一叹。
太子是能劝得动的吗
永治十五年。
秋。
永治帝给儿子们封王。至于太子太子在弟弟们封王的时候,他在东宫读书。
堂堂国之储君,那儿子都是一堆了。这还要被父皇罚在家中禁闭读书。这等事儿特扫太子的颜面。太子越是读书,那心头火气越不平。
特别是永治帝给下面的儿子们封王一事。
其它的皇子封王。
永治帝还是留着儿子们在京都里,那没说让这些王爷就藩。
这基本上成为太子的心病。这永治帝是什么意思这还用挑明。这简单的在明示。
九皇子上头的哥哥们太多。
九皇子这些日子里也学太子大哥,那也在安静读书。哪怕被封王,九皇子还是淡然处之。直到九皇子得了他母后的召唤。
中宫。
皇后见了小儿子。
九皇子是皇后活着的儿子里,那是年纪最小的一个。皇后一见儿子,就是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明明心头酸楚的利害,她想到真正小儿子小十。
可皇后还是强迫自己得活在现实里。不能活了过去。
“母后寻你来,是想着让你给你大哥捎些东西去。你亲自去,再劝一劝你大哥。”皇后说了她想差遣儿子的事儿。
九皇子自然没有不应许的。
母子二人又是说会子话。
皇后就道“今年天色不错。你陪母后去外面走走,咱们母子赏一赏秋景。”
九皇子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