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這次都點頭認可了說書人的說法。
「話再說回北方災情的事情。」說書人揚眉,「大家都知道禮部尚書是被貶去北方賑災的吧?走之前,聽說陛下還給了他一批糧食種子,讓尚書大人種不到畝產兩千斤就別回來了。」
嚯,話音剛落就有人說荒唐。
看他的穿著,應該是一個莊稼漢。
莊稼漢義憤填膺,「你們可知,我家中還算富庶,二十畝地,全家人日日精心伺候,拔草捉蟲,施肥,不敢怠慢,最好的產量也就三石出頭。」
一石差不多一百二十斤,三石出頭,也就是四百斤的樣子。
他們無論如何都想像不出畝產兩千斤是什麼概念。
說書人抬了抬手,讓他別慌,「別的我不說,畝產兩千斤,在下也沒聽說過,但是你們猜怎麼著,這北方乾旱,雖不至於千里焦土,但田裡的莊稼確實都枯死得差不多了。」
他得意地看著在場的百姓,「但是,陛下給尚書大人的那一批糧種,全部種活了,現在都發芽了,其中還有一個糧種叫什麼紅薯,那綠油油的藤蔓,一日一個模樣,十分茂盛,還能扦插,藤蔓埋在土裡,都能繼續發芽生長。」
這說明什麼,說明就算這糧種不能畝產兩千斤,但那個糧種是十分耐旱的,在乾旱的土地上也能生長。
不少人心中都掀起了波瀾,別的不說,多一種耐旱的糧食,他們未來也多一份保障。
就說今年的北方乾旱,他們也擔心乾旱會禍及京城周邊。
說書人繼續說,「你們可知道這糧種是怎麼來的?據說啊,是陛下在一本書上看到海外有高產量的食物,偷偷派人出海去帶回來的,為的就是讓百姓們都能吃飽飯。」
海外,是個神秘又危險的地方,去過的人寥寥無幾。
有老叟嘆息,「看來,咱們以前確實是錯怪陛下了,陛下才是真正心繫百姓的好皇帝啊。」
百姓們心中也有想法了,這糧種都能在旱地里生長,那畝產兩千斤,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了。
不少人的臉上都泛起了激動的紅暈。
緊接著,說書人又細數了皇上讓禮部尚書和藍御將軍在北方實施的各種政策。
無一不是褒獎。
百姓們聽得入神,有這麼一個好皇帝,他們也努努力,以後也能過上好日子了。
凌秋桑還坐在施懿的肩膀上,他彎著身子,「我怎麼覺得藍御這一套很熟悉啊。」
施懿嗯了一聲,「炒作,民心。」
古代信息傳播度太慢了,要收回政權,百姓心中的聲望是很重要的,民心所向,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他們之前也不是沒想到這一茬,就是還沒來得及實施,原本想著等北方旱災控制住了,再說,沒想到藍御的執行力這麼強。
不錯不錯,這樣也好。
凌秋桑點點頭,「別說,有這麼個幫手,我們也輕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