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拿起盆子,为木桶里续上温水,守在侯云策身边。
侯云策醒来时,见春兰还在续水,便道:“到桶里来吧。”
春兰红着脸,飞快地跳进木桶。她比秋菊更为主动,进桶以后,桶中水立刻就涌动起来。
正在专心做菜的秋菊,听到间隔两个房间的澡房传来一声急促声音,分神间,手被烫了一下,用布条塞住耳朵,专心做菜。
秋菊因地取材,用骨头汤、猪肉丝和菜叶做料,制作一道荞麦拨面。侯云策洗罢澡来,打开大碗盖,见里面拨面洁白无暇,条细如丝,清香扑鼻,食欲大开,连吃两碗还意犹未尽。
此刻,在开封府,林荣和妻子相对而坐。
赵皇后道:“何松就是一个浪荡子,我有切肤之痛。就算何松不死,我也要劝父亲退了这门婚事,前车之鉴,至今难忘。”
林荣将一个盒子放在桌边,道:“我朝年轻才俊不少,侯云策是在里面也算是极好的。只不过,他姓侯,又是北边来,我不得不防。”
赵皇后道:“年龄对不上啊。幽州户籍被烧,侯家堡被杀绝,也没有办法验证。”
林荣道:“王朴这一段时间都在忙着这事。侯家堡的人被杀绝,但是侯之恩这一族的人并没有被死绝。王朴很费了些功夫,找到了十几年前离开幽州的侯之恩族人,拿到幽州侯氏族谱。”
赵皇后道:“有侯云策吗?”
林荣道:“侯之恩的下辈就是云字辈,人数不少,确有一人名叫侯云策。此人离开时,并未见过这个叫侯云策的少年人。据他讲,侯云策的父亲是善战之人,早年就与契丹作战阵亡。”
赵皇后翻开族谱,果然在云字辈中找到了侯云策的名字。
林荣道:“侯云策勇冠三军。朕要扫平群雄,必须得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只要侯云策不是侯兴业的儿子,那就可大用,赵家小娘子嫁给他未尝不可。”
赵皇后微笑道:“我家小妹从大名府来到开封,就是求我,允了她和侯云策的婚事。”
林荣道:“明日让王朴带着侯家人前往郑州。”
赵皇后道:“不若让侯云策近日到皇宫,臣妾要在旁边听一听,见一见这个让小妹心折之人。”
(第五十一章)
第52章进宫
侯云策出现在官衙时,头梳理得整整齐齐,胡子也剃得干净。平日里他总穿军服,今日却穿了一身紫色常服,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襴,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登靴子。
这是刺史的制式服装。其他刺史穿上这套衣服总会让人想起儒雅、威严,侯云策穿惯军服,穿上宽袍大袖,行走极不方便,如在舞台上一般,有一种不真实感。只不过,他在衙门里不能总是以武将身份出现,毕竟如今是一方大员,而不是单纯武官。
杜刚、陈猛见侯云策如此打扮,总觉得别扭,在侯云策未注意时,两人相对捧腹而笑。倒是秋菊和春兰很喜欢郎君这等打扮,在她们心目中,刺史才是真正的官,而将军们不过是撕杀汉。
来到刺史衙门,侯云策召来录事参军事梁守恒,谈论铁匠铺生产弩箭、长刀等具体问题,又提出如何安置难民的问题。
录事参军事梁守恒一直在琢磨顶头上司的脾气,从前几次接触来看,这个军官出身的顶头上司很务实。有了这个印象,他主动提了一个建议,道:“平常这个时节,都会征一些劳役修河堤、清河道。如今有了这么多难民,正好可以让他们去河道。事可以办成,人也可以养活,不至于光吃饭,不做事。”
侯云策没有地方实务经验,正需要这类有用的建议,痛快道:“这个办法好,灾民去做劳役,可以弄点干饭,不必天天喝稀饭。军中有不少风干马肉,大家都快要吃吐了,可以调一些给做劳役的灾民。”
梁守恒见侯云策肯听自己意见,确实好相处,挺高兴。
这时,郑州长史赵辉特意来拜见侯云策。按大林朝制,凡刺史缺员或为亲王兼领刺史时,长史、司马等上佐可代行州事。但在一般情况下,这类上佐并无具体职任,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故多用以优待宗室或安置闲散官员等,所以这类官又被称为“送老官”。
至于军中长史和司马,那有具体任务,又是另一回事。
长史赵辉是卫王赵川的隔房兄弟。赵家多武将,赵辉是少有的文人。侯云策到郑州后,他仍住在大名府,并未回郑州。今日奉长嫂之令,回郑州见过侯云策,以观其人的品性。长嫂是一个极为固执之人,当年想让长女守前夫守节,所幸赵家女子在赵川纵容下,个个都挺有性格,这才能成为当今皇后,否则只是一个可怜的守节女子。
侯云策来到郑州以后就在郭炯建议之下详细询问州内各上佐具体情况,以了解各地盘根错节的关系。
赵辉是两朝老臣,因多病,被派到郑州作长史,平时并不做具体事务。对于赵辉这种称得上皇亲的老臣,侯云策相当客气,将其请到书房,安座,泡好茶。
“侯使君到郑州后,我一直未在郑州,今天才来拜见,实在抱歉。”
“在下初来郑州,不熟政务,还望长史指教。”
“指教可是折杀下官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客气的废话。人一生说的绝大多数都是废话,废话给了大家一个宽松环境,若每个人只说有意义的话,那实在太累,患心病的人必将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