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认识元邑真的很早了。
那时候元邑五岁,还跟着徐娘娘住在承乾宫,她时常随母亲进宫给老祖宗请安,老祖宗又不爱拘着她,这陈宫中,几乎没有哪一处是她没去过的。
徐娘娘生的极美,待人又很是平和,是以东西十二宫中,只有承乾宫是她最爱去的。
每每去,徐娘娘都会叫人准备下她最爱吃的芙蓉奶酥和玫瑰膏,连母亲不常许她吃的奶糖,徐娘娘也会备下。
就是那时候,她认识了元邑和元清,与她二人,走的极近。
直到两年后,元邑被高太后抱走,她与元邑见面的次数就渐次少了,但是数个月后,她弟弟被选作了元邑的伴读,她就又时常能够听到有关于元邑的事。
“他过得可真苦啊,我每每去学里,母亲都给我包好一包的糕点,生怕我饿着或是缺了嘴,时不时的还差人送瓜果过去,可他一个皇子,连我有的,他都没有。”
“阿姊阿姊,你不知道呢,元邑今儿是带着伤的,他手心儿都出血了,我打听了才知道,是皇后娘娘因他读书不用功,打了他来着。”
……
诸如此类的,她听到过太多了。
那样小的年纪,还要怎样的刻苦与用功呢?
她认识的这些孩子里,只有元邑,文武双全,诗词歌赋一样不落,降烈马射大雕亦不在话下。
可是高氏,永远都不满足。
☆、第十四章:与君两心同
元邑因为她许久未语,紧了紧手,再开口时,正年少张扬的人,语调中难得的带着几乎不可察觉的紧张与不安:“容娘,你在想什么?”
他很怕。怕有朝一日,她先后悔了。
这条将要走的路,太艰难了些,对他,对她,皆是如此。
前朝,后宫,高太后一手遮天,无所不能,他几乎要步履维艰,现在却又把她拖下了水。
可是如果没了她的扶持,他还要怎么坚持下去?
卫玉容感觉到了他的不安,反手握回去,朱唇微启,明眸善睐的模样,如寒冬时一道暖阳,径直照进了元邑的胸口。
“与君同两心同。”她浅笑微露,往他身侧更靠过去几分,“我与陛下的心,是一样的。”
……
送走了元邑和卫玉容的慈宁宫,一瞬间安静了下来。
随珠奉茶进殿中,又点上了太皇太后最爱的一品香,香气萦绕大殿时,还可见缕缕青烟自青玉雕云蝙的三足香炉中升起。
太皇太后深吸一回,细细的品着,眉眼处却是化不开的惆怅。
随珠放下手中的香勺,几步进前:“老祖宗担心郡主吗?”
她嗯一声,却没别的话,须臾再睁开眼来,瞥向随珠,只是淡淡一眼:“她今后是贵妃了。”
于是随珠便知道自己失言说错了话,双手交叠着纳个福:“奴才记着了。”
“你说……”太皇太后幽幽长叹,“庆都为什么,非要送她进宫来呢?”
胡氏其实也不是太平世里的皇后,可她跟高氏不同。
当年成祖仁宗皇帝杀伐天下打江山时,胡氏也只是替他打理后方事,持中馈,育子女,朝堂中事,她是一概不理的。
她不是没手腕的人,可经年过去,社稷稳定了,天下太平了,享了几十年福的胡氏,早就没了当年的心气儿。
是以当高氏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架空了元邑时,她干看着,心里着急,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她能在后宫压着高氏,可前朝中,她就实在是有心无力了。
庆都这次点头同意送卫玉容进宫来,着实叫她气了许久。
以卫玉容的出身,无论嫁给谁,都是正头嫡妻的尊贵,何苦要塞到禁庭中……即便将来能上位,也不过是个继后而已。
太皇太后眸色冷了冷:“也许我根本就不该点头。”
随珠知道老太太一向疼爱这位郡主,上了手替她顺着气儿,又一面劝她:“您不是没瞧见咱们万岁爷的痴情样,您不点头……容奴才说句大不敬的话,即便是你不点头,怕也不好使。贵主儿生来就合该是这禁庭中的人,拦不住的。”
痴情二字如平地惊雷,叫太皇太后心头猛然一颤:“没有什么痴情样!随珠,这话出了慈宁宫,离了我面前,旁人那里,半个字都不能说。”
这不是值得得意的事,于卫玉容而言,元邑的痴情,只会是她的催命符。
随珠跟着她伺候了二十年,从十三岁熬到了三十三岁,早过了放出宫的年纪却不愿离开胡氏,如今成了禁庭中诸人敬着的随珠姑姑……她有她的主见,更知道,太皇太后这话对她是个警告。
“这点子分寸,奴才是有的。”她面上挂着浅笑,收回手,掖着手立在一旁,“不过主子……要奴才说,协理的事情有了着落,长春、翊坤和启祥三宫,心里大约都要不舒服的。旁的还好说些,启祥宫那位……”
她提起胡氏来,太皇太后神情便更见了冷冽。
启祥宫的明妃,要算起来,还是她本家,只不过房头隔的实在是有些远了,她尊贵了后,又极不待见有小辈儿凑上来套近乎,是以自胡媛册封以来,她就只当宫里头没有这个人。
但是胡媛又委实不是个省油的灯,她心念转了转:“让哥儿从学里回来了吗?”
随珠笑着回了句还没有,又有模有样的扳着指头算时辰:“再一刻钟,就该回来了。”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1t;)
&1t;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