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里的人看着这一对母子,全都止不住的笑了起来。
“兰儿这怎么这么热闹,”皇太极带着君卿和君盛走了进来,看这情况就知道,小儿子已经摆平了兰儿。
“这混小子,简直是气死我了,就这么单独出去了。”
皇太极对君扬的行为其实是赞赏的,当年他这个年纪的时候也上了战场,这小子比他强,没人催着自己就去了,不过他是不会说出来的,因为兰儿显然不赞同。
“兰儿看怎么罚他。”
“阿玛,你怎么能这样。额娘,你就罚儿子去学兵法吧,儿子领罚。”
听到他这近乎无赖的回答,夫妻俩对视一眼,眼中涌出止不住的笑意。
“好了,看你这孩子怕的,快来吃点水果,这几个月都瘦成这样了。”
一家人围在桌子旁,吃着水果。君扬说着他这几个月的生活,当他说到小泉晋三那一段时,大家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种渣滓,明朝竟然会留着,这不得斩立决的么?”
“是啊额娘,他杀了多少人啊。沿海那么多家庭因为他而家破人亡,那些当官的就为了一点钱财放过他?”
众人一顿讨论,对明朝的腐败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说来,一个新王朝的产生,对平民来说绝对是一种幸运。
“这次咱们把倭寇打出去,还朝的时候那些汉人都很感激八旗,纷纷沿路相送。”
皇太极和海兰珠听到这话当然高兴,满族这种少数民族,即使有可以打天下的军事实力,但是打下来之后如何治理天下,民心是其中的关键。
看来这段时间的政策彻底奏效了,汉人在渐渐接受满人。而且由于皇太极严令行军途中不得扰民,满人也在慢慢的了解汉人,两个民族在真正的慢慢实现和睦相处。
“不过阿玛,这倭寇每次都是打了又来,这样总归也不是个事儿。”
皇太极何尝不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打到倭寇的老家,给他一锅端。可这才入关两年,现在的大清,还真腾不出手来。
“阿玛,以前的明军水师很厉害的,听说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
君盛的这番话让众人眼前一亮:是啊,八旗骑兵不适合打持水战,但是前明的水军可是这里的行家里手啊。
于是解下来,皇太极加紧了清军推进的步伐,1642年冬,南明政权土崩瓦解,清军正式统一全国。
统一后皇太极下的第一道政令就是,满汉一家,可遵从各自的饮食服饰习惯。
也就是说,满人可以蓄发,汉人也可以剔头,单凭个人好。不过大众的审美观是在的,满人剃头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剃头美观,而是因为他们常年在山林间打猎,剃头的话会比较方便。
但是如今满人已经到京城了,看着蓄发的汉人,似乎真的比满人的发式好看。一开始满人遵循着旧的习俗,但后来某一天,皇上上朝脱下冠帽,里面竟然是汉人的发式。
有皇上带头,满族亲贵除了那些老人之外,其它的也就纷纷开始蓄发了。
其实关于蓄发,这还是海兰珠的功劳。蒙古人是不剃发的,所以海兰珠没有那种满人必须剃发的意识。
等到统一全国后,某天海兰珠照例给皇太极梳头,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爷和卿儿若是蓄发的话,定然比现在还要好看。”
皇太极当时感觉被伤到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额头上的皱纹越来越多,白头发也越来越多。再看镜子中还是一如既往的年轻的兰儿,皇太极每每跟她站在一起时,都有一种两人是父女的感觉。
海兰珠这一句无心的话,深深地伤害了皇太极的心。
“兰儿嫌弃爷。”
海兰珠一脸的纳闷,“哪有,爷还是一如既往的英俊。”
“那兰儿怎么要爷蓄发,难道兰儿喜欢那些汉人?”
海兰珠这时就哭笑不得了,这人怎么倒着长,刚嫁给他时,他是多么稳重的四贝勒。而现在,简直比君扬还要难伺候。
“还是兰儿嫌弃爷老了,不喜欢爷这个糟老头子。”
“爷哪儿老了,别闹啦。”
然后皇太极得寸进尺的趴在海兰珠耳朵边上,“兰儿这几日老是喊着不要,这还不是嫌弃爷。”
海兰珠总算知道他的目的了,又是哀兵政策。可是即使是知道,她也拿他没办法,谁让她早已把他刻在了心里,他不好受她更难受。
“今晚由着爷。”
是夜,当海兰珠看到那套大灰狼小鹿的衣服时,她就知道她又上当了,就不该一时心软,夸下海口。
迷迷糊糊中的海兰珠无意识的抚摸着皇太极的光头,这让皇太极更加确定,兰儿不喜欢他现在的发型。
于是皇太极就开始留头发了。
当然这一事也遭到了不少顽固派的老臣反对,不过皇太极一句话驳回了:
“皇阿玛可以改发型,为什么爷不能改?”
满朝文武哑口无言,先帝的确是把金钱鼠尾改成了现在的发辫,现在今上要改,咱们的确没理由驳回。
时间慢慢的过着,很快冬雪融化,春柳发芽,一□三年到了。
天气越来越热,皇太极心中的那股预感越来越强烈。想到前世他猝死于崇政殿的时间,他知道天意冥冥中如此,他快要退位了。
这一年,皇太极下令建造木兰围场,并且带着海兰珠亲自前去围猎。两人趁机回了一次科尔沁,出嫁这么多年,海兰珠终于又看到了那熟悉的蓝天草原,山山水水。
她激动地抱起孟古青,骑着踏雪驰骋在草原上,远处飞来一只雄鹰,原来是幼年时的玩伴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