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髆叮嘱刘贺要训练出一支像霍去病将军那样以快为名、直取匈奴狼胥山的昌邑铁骑。
若不得已需要起兵进击长安,则应派昌邑铁骑快速占领荥阳。
刘髆一再强调荥阳非常重要,一旦能占领荥阳,则长安门户可开之,退亦可保昌邑之平安。
刘贺表示他记住荥阳这个地方了。
刘髆让郭靖有机会派人去荥阳侦查、侦查,并放一些暗哨过去。
而上报汉廷的昌邑国的正常预备军队则以步兵为主,人数就按朝廷核准的5000人,不超过6000人,以维持王国治安和应对匪患,并随时应付汉廷征召;
若财力允许,还要暗中训练一支楼船军队,规模控制在5000人左右,平时就化为民用。
一是可以对接你亚父已经在着手进行的漕运事务;二是完成为父的海洋梦,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三是替我昌邑国再找一块可藏身立命之地。
若今后有什么变故,如你起事失败,我们要有退路,在海上找一块可据守的宝地。
我看秦始皇求仙时徐福到过的蓬莱仙岛,可作为一个优良选项。包括前面提到的合浦郡出海口的重要性,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关于拓宽财路的事,你亚父已在报备朝廷的项目之外,寻找新的铜矿和金矿。这件事你也要花点心思,有钱才好办事。
(话外音)
海昏侯墓出土的衣镜上的东王公图像和镜掩墨书文字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东王公图像和文字记载。
西王母信仰早期流行与上层贵族对得道长生的追捧密切相关,之后西王母具有更多神性和职能,开始流行于社会下层。
东王公图像只见于社会上层和东部近海区域,可能与西汉时期上层社会热衷的东海仙境有关。
由此可推断,刘贺曾对刘髆交待的东海诸岛及民俗文化有过考察。
刘髆又讲到,在秦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选拔封建官吏的选举制度。
第一是“任子”,规定:凡二千石(指九卿、郡守以上官吏)任满三年者,可以保举子弟一人为官;
第二是“资选”,规定:除有市籍的商人外,凡向政府缴纳资财在十万钱以上的,可以任官;
第三是“辟召”,即由公卿大臣保荐也可做官。
随着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西汉政府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以巩固统治,汉武帝时期又在汉初“举贤良方正”的基础上,令郡国每年举孝廉一人,作为选拔官吏的一种经常形式。
后来又采纳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入学者称为博士弟子,学习五经、文学,考试合格,即可按成绩高低补官。
陆贾根据道家黄老学说,结合当时国破家残、百业待兴的社会状况共撰写了12篇论文,略述历史存亡之征。汉高祖刘邦很赞赏他的观点,把12篇论文合为一书,命名为《新语》。
汉初几十年,《新语》一直是朝廷的政治指导思想,它主张刑德并用,教化先行,顺民之情,与之休息,称为“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源于齐国稷下学宫一派。
所谓“无为”,并不是一味消极地完全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
先秦以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崇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先进社会思想。
它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中国人对中国历史和国家前途的思维模式,也是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解决天下问题的崇高政治思想。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奠定了汉人的名字,树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尊严,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遂成为历代中国人最珍视的人生格言和国难当头时的怒吼。
正因为如此,为国效力,成为当时人们愿为之赴汤蹈火的生命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政治,从“尚力”的霸道政治走向“尚礼”的王道政治,特别是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你爷爷后期的尚武之道穷兵黩武,几乎败光了祖上攒下的财富,为父并不认同。
望吾儿今后实行仁政,与民休养,与民同乐,开启太平盛世。
后来,刘贺在亚父郭靖的协助下,昌邑政纲基本上维持刘髆时代的框架模式。
听取严君平国师的意见采取混合道家因循自然、法家循名贵实的无为政策,并在昌邑国大力进行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军队改革,设立游侠司。
刘贺以“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已任,勤力筑路,通河凿渠,取其漕运之便。
快马传檄,驿站交替,昼夜驰骋200多公里。
国家收回大片无主荒地,或授予贫民,或租给他们,政府兼任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