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间见仙公心地清凉,慈悲为念,因授无生真诀,邀之同往天竺,各乘白龙西去。
麓床既会仙公,遂北寻蓟子训。
至庐江,闻有一人姓左,名慈,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少通五经,兼明象纬。
见汉祚衰颓,叹曰:“官高者危,财多者丧。当世荣华,不足贪也!”
往投子训为师,潜心学道。
子训知是胶西盖公再世,乃以道术悉与之,曰:“与公朋侪耳,勿以先后校之。”
自此,深明六甲之术,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
西入峨嵋天柱山,拜见马鸣生于石室,哀求得《九丹金液经》。
子训转与之乞法,慈即出经示之,蓟、左遂为切友。
慈尝访侍中徐随,门下停客车六七乘,有客欺曰:“徐公不在。”慈幡然去。
客身忽在杨柳杪,车中皆生荆棘,惧而号呼,众客入报,随曰:“元放也。”
令客逐慈叩头谢罪。
众客还视客车,仍安于地,无复荆棘。
远近闻慈之名,从游甚众。慈欲辞不得,乃自毁容易状,一目忽眇,一足忽跛,就医者疗治,三年不痊。
众人窃议:“有疾不能自治,未为深有道也。”相率渐去。
惟辽东殷馗、涿郡李定、上虞徐太极揣知先生意,久久不去。
慈乃教三人为三才之学。馗观天文,定察地理,太极观人相。
学成,游行天下。
太极见麓床疾行,日中无影,趋前连称仙长。
麓床问其相法从来,曰:“吾师左元放所传。”道士解去土符赠之。
遂同入冶父山访慈。
慈接见与语。闻欲会子训,慈曰:“蓟公昨已入洛,道长可暂留于此,回时得相见也。”
麓床遂居冶父俟之。
子训初寓于洛,乡里惟行信让。三十余年,人莫知其有道。
举孝廉,除郎中,从军北征,除驸马都尉。桓帝时,党人议起,弃官归齐故里。
尝抱邻家儿游戏,见当夭亡,诈失手坠地,儿即死。
邻家素敬子训,不敢悲怨,埋之。
俟二十余日,子训问思儿否,邻曰:“小儿相命,应不合成人,思何益也!”
子训出外抱儿还之。
其家不信,启视前所埋者,乃一泥儿,长六七寸,儿后得成器。
凡老人须毕白者,子训俱与之对坐共食,信宿皆变为黑。
始知有神异之术。
京师贵人莫不企慕欲见,无缘致之。
一少年与子训邻居,为太学生,诸贵人作计呼之曰:“子勤苦读书,欲规富贵。能召得子训来,使汝可不劳而获。”
生许诺,便归事子训,与之洒扫,供侍左右数百日。
子训曰:“卿非学道,何为如此?”
生尚欲讳,子训曰:“汝何不以实对?吾已俱知卿意。岂惮一行之劳,而使不获荣位乎?吾某日当往。”
生喜甚,辞至京,与贵人俱言。
至期,子训未,生之父母来语之,子训曰:“汝恐吾忘耶?食后即也。”
去京二千里,半日即至。
生急拜迎,子训问曰:“谁欲见我?”
生曰:“甚多,不敢枉屈,但知先生既至,当自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