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关系。
李云龙还有备用理由。
战后,战士们体力消耗大,放弃武器装备,以轻装撤退,脱离鬼子的追击!
“通讯兵··”
叫来通讯兵,给三十八团传递消息后,李云龙带着集合的一营和二营,以及运输大队,向杏子沟开去。
“旅长,总部消息。”
旅部,总部的情报也传递了过来。
“河津中队。”
“一个加强乙等步兵中队,总兵力过两百人,装备有一门九七式9o毫米迫击炮,两挺九二式重机枪。”
“近期将增援辽县。”
看着总部打探到的情报,旅长皱起了眉头。
鬼子援军比预想的要强很多。
旅长一开始的推测,从二十九旅团支援过来的鬼子援军,应该是一个非满编步兵中队,也就是一百三四十个鬼子。
和下庄据点的鬼子数量相同。
以三八六旅如今的实力,在鬼子反应过来之前,吃掉这些鬼子,很轻松。
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乙等满编步兵中队,还进行了火力加强,有两挺九二式重机枪,一门九七式9o毫米迫击炮。
这就十分棘手了。
当前,旅部直属炮营炮弹充足,储备有过一千6o迫击炮炮弹,两千五百枚掷弹筒榴弹,子弹储备过百万。
过一段时间,李云龙还有四十吨武器弹药运过来。
理论上,集中优势兵力,形成优势火力,吃下一个鬼子步兵中队并不难。
但问题是,如果没有明确鬼子增援部队行军路线情报,做好充分准备,提前设伏,只能在现鬼子后,紧急调动部队打伏击。
和小鬼子打了这么久,小鬼子也没那么嚣张了,行军期间都会加强警惕,如果准备不充分,很容易被鬼子现。
那就打成了野战。
即便以目前三八六旅的家当,野战情况下,想要吃下一个加强步兵中队,也得付出很大代价。
要么是兵力损失很大,要么是弹药消耗很多。
都不划算。
万一这个鬼子河津中队有电台,在现伏击后龟缩起来,固守一处待援,那没有攻坚重武器的三八六旅,极有可能绷掉门牙才能吃下来。
这也是鬼子在下庄,这个太岳军区家门口建立据点后,旅部没有行动的原因。
不是打不下来。
而是打下来代价太大了。
缺乏攻坚物资的三八六旅,面对驻扎有一个鬼子中队的,有混凝土主体,有周边完善环形堡垒的据点,只能慢慢磨,磨出突破口,少说十来个小时才能打下来。
甚至一天一夜都不一定能打下来。
而鬼子驻扎在辽县的鬼子北井大队,距离下庄也只有六十多里地,虽然下庄据点没有电话线,但一旦部队出动包围下庄据点,周围肯定会有鬼子便衣,或者汉奸通知。
搞不好,北井大队来增援了,下庄据点都没有打下来。
“总部在集中力量,打探河津中队行军路线和日程。”
看到后续消息,旅长做出了决断:
“命令772团,38团做好战斗准备。”
吃得下就吃掉,吃不下,也要咬他几块肉下来,让山岛老鬼子心疼一段时间。
···
“河津中队什么时候到?”
第二天。
即三月八号。
榆县,山岛联队司令部,山岛老鬼子日常询问参谋,河津中队的位置。
对于援军,山岛老鬼子已经迫不及待。
“目前已经抵达和县。”
“预计,今晚抵达辽县,明天启程前往榆县,预计,下午能抵达。”
参谋回答。
和县距离辽县直线不到三十公里,公路四十多刚好,辽县距离榆社直线距离也是三十公里,公路同样是四十公里左右。
鬼子即便是甲等师团,也没有实现全机械化,更别说一个乙等步兵中队。
在辎重和武器都需要部队自身携带的情况下,四十公里,是一个步兵中队日行军所能达到的极限了,再远,不是不行,但会严重消耗部队体力,一旦遇袭,会十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