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闲作为禁军统领,手底下的财路肯定不是明面上的这一些。
禁军和别的军种不同。说是十万,那就是十万,是实打实的用来打仗的士兵,是放在京城那么多大老爷眼皮子底下操练的。其他配套如厢军、工匠等等都不算在其列,更何况还有数量更多的军屯。
不像江州水军号称五万,实际作战部队就几千人。根据竺年他们最后统计,包含军屯在内的人数,其实是出五万人的,但是这些人数里起码有一半是黑户。一些都经历了好几代,完全说不清究竟是怎么成了军屯里的黑户。反正军屯里需求少,不少人生老病死都在这一个地方。地方衙门也管不到军屯里面来。有没有户口似乎和旁人也没什么区别。
一个江州水军就有这么多花样,禁军自然“产业”更多。而且为了避免京城中的各方视线,他们都倾向于将产业安排在远离京畿的地方。
靠海的东州、萍州,西北的荥州、常州等地,乃至于南地的梁州等地,都有属于禁军的产业。
这些产业经历数代,表面上用来安置退伍的军人,实际上都是由一些军官把持,相互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链条。现任的提供全力保障,退伍的输送利益;退伍的输送子侄上位,现任的顺利交割权利,安享晚年。
大月禁军一系瞧着今天是姓施的当家,昨天是姓张的当家,实际上兜兜转转都是“一家人”。
别的军队中,类似的事情也有,只是没有禁军这么成体系。
类似北境尉迟,除了嫡系的地位不动摇之外,各路旁支之间也是类似的情况。
晚上,修建更加隐蔽更加宽敞的庇护所内,亲卫、工兵们围着火塘修订地图,一边听尉迟先生上课。
听他讲完,朱小飞瞧了一眼皱着脸的竺年:“这不比之前之乎者也的先生们讲的有趣多了?”
他是竺年的亲卫,也能称得上半个伴读,最早就是守着竺年上课的教室,一是保障安全,二是防止他人接近。其实他守卫的位置是听不清楚先生究竟在讲什么的,但是偶尔竺年和老先生吵架,难免会……中气十足,能够听到一言半语。
他也听不懂,反正比竺年自己给他们编的课本要复杂得多,私底下管那叫“不讲人话”。现在听尉迟先生讲的,那完全就是人话啊,是个人就能听得懂。
竺年皱着脸,心想:你们懂什么。
他也是穿成了现在这个身份,才知道原来读书分几套,学问也分几套。什么身份什么地位,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到一定身份的,压根就接触不到管理内核。
譬如说他娘罗英,在定下亲事之后,全套教育都是由南王府来接管。简单说是教育她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南王妃。但是这其中涉及到多少课程,根本是外人无法想象的。
要知道南地和北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北地稳定,经济繁荣,别说罗娥一个做皇后的,就是宋桓一个做皇帝的都不用干多少事情。
南地长期受到来自北地的巨大压力,为了生存隐忍,历代都在不断往外扩张。竺瀚尤其精进。
罗英在成为正式的南王妃之后,其职责与其说是一位王妃,还不如说是一位主理内政的南王,行使的也是南王的权力。在必要时,她甚至还能领兵打仗,无论是对战局的分析,还是个人武艺,都不逊于大部分将领。
竺年作为毫无异议的下一代南王,所拥有的资源惊人,承受的压力也极为惊人。
哪怕他上辈子也算是管过一点人,但是和半壁江山比起来,完全是小巫见大巫。而且他的脑子里一门心思都是和平展赚小钱钱,这辈子一上来就接触到这种黑暗面,别说是和老先生吵架了,就是难得和他爹碰面,说不到三句就从父慈子孝变成鸡飞狗跳。
万万没想到,他家尉迟先生小小年纪,竟然也会公开课和付费课这样的套路。
他看亲卫们听得一愣一愣的,也不吱声。
尉迟兰挑了些简单的平原作战的布阵、行军方面的内容讲了讲。
北境尉迟在平原作战方面,经验是毫无疑问的大月第一;其中最精锐的骑兵营和禁军比起来,也有自信能赢。禁军装备再好,多数没有真正上过战场。
尉迟兰说起来也不藏着,敌人直接说是禁军,各方面的军阵、城防等布置,直接就用的京畿和京城的布局。
竺年看着泥地上用树枝画出来的简易线条,忍不住在上面补充细节:“这里有一条不错的河,水很深,桥很少。这边一片都是林子。”
尉迟兰根据地形又做了一番战术调整。
几名亲卫听得连连点头,一直到临睡还意犹未尽:“感觉像是真的打了一仗!”
有比较冷静的:“我们在这种地形打仗比较少,很多情况没有考虑过,最好能操演几次。”
也有工兵言:“马匹的办法暂时无法解决,我们可以想想用技术来弥补差距。我们这方面需要提高度、加大射程和威力;另外要想办法降低敌方的度……”
竺年钻进自己的睡袋里不吭声,感到尉迟兰隔着睡袋轻轻拍了拍他:“先生?”
能够容纳十个人的庇护所不小,但是每个人分摊的面积十分有限。简易的床铺上,其实只够八个人的睡袋铺开。守夜是两个人,需要轮换。
尉迟兰和竺年睡在最里侧,紧紧挨着,想了想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说道:“这几天都不考试,好好睡。”
都说慈不掌兵,他的学生就是心性太软。这在他这个位置上,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竺年的睡袋安静了一会儿,突然往刚躺下的尉迟兰的方向一拱:“先生,那作业是不是也不用交?”
“作业不能落!”尉迟先生斩钉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