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二老一走,姜杨的神情阴冷了下来。
姜柏心里本就忐忑,见他突然变了脸,心下更是一沉。
“爷奶不在你也不用再装什么,老实告诉我圣上是不是真的恼了我?”
姜杨慢条斯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袖,道:“奶奶都知道圣上日理万机,你说道窈窈的确是让他不高兴了,但是圣上也没那个闲工夫同你一般计较。”
姜柏这才松了口气,却看姜杨忽然对他微微一笑,而后道:“口角自然是小事,但是堂兄当初和圣上动手,那圣上是肯定忘不了你的。”
当初在县城的时候姜柏和萧世南打了起来,后头萧珏也加入其中。但那事最后被县官夫人黄氏定性为小孩子打闹就没闹大。
隔天姜桃他们就动身离开县城,也没和姜家二老仔细说过这件事。
姜柏那次使坏不成还被达成了猪头,自然更不会提起,甚至都把这件事给选择性地遗忘了。
姜杨怕吓坏二老就没提,对着姜柏他可没有那份不忍心,说完还冷笑了一下,“先皇都没动过圣上一根手指,也就大堂兄有这本事了。”
说完他径自走了。
心神激荡的姜柏犹不死心,提着包袱去了茶楼和人打听几年前沈时恩回京时的事。
沈时恩把沈家的兵权上缴朝廷后威名更胜从前,几年前萧珏亲自去把他接回来的事也成了百姓口中的一桩美谈。
姜柏没怎么费工夫就打听清楚了,这才知道几年前和他在茶壶巷附近厮打的陌生少年就是当今皇帝!
几个时辰前还意气风、觉得未来一片光明的他手脚冰凉,如坠冰窖,浑浑噩噩地走踏上了回县城的路。
隔年乡试,心态崩坏的姜柏不出意外地落榜了。
至此,姜桃和姜杨他们再也没见过姜柏。
后来还是偶然偶然姜老太爷提了一嘴,说他乡试落榜后心性大变,意志消沉,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别说接着科考,就是当个普通的教书先生都成问题。
姜老太爷说完他也是一阵唏嘘,之前还想着他能帮扶姜杨,这才不计前嫌地把他带上京,没成想他先说错了话惹怒了今上,后来还一蹶不振。早知道当初就不把他带过来了,没得给姜杨添堵。
姜杨听了姜老太爷的话也不贼怪他,只道:“爷爷也是一番好心,只是没想到大堂兄那般不得用而已。”
这时的姜杨在翰林院蛰伏了两年后已经被姜杨点进了通政司,虽然是通政使的副手,但那也是正四品的京官!
姜老太爷和老太太都高兴坏了,两人本就把他看的跟命根子似的,如今更是对他言听计从。
姜柏的事给姜老太爷提了个醒,他绝对不能再让人来拖累前程似锦的姜杨!
后来二房还想把姜杰送上京城,还有其他什么堂亲表亲的都上赶着递消息套近乎,姜老太爷都以大家长的身份给拒绝了,倒着实给姜杨省了不少麻烦。
而这个时候,姜家二老就开始着急姜杨的亲事了。
他们在京城也没有人脉,又怕那些主动上门来打交道的人家非良善之辈,因此就把给姜杨说亲的任务交给了姜桃。
第189章番外六组团相亲
而沈家这边,自打沈时恩他们见过姜柏后,窈窈的“好日子”终于到了头。
她本人并不很清楚这一点,还和从前一样耍赖撒娇。
然后就现撒娇好像不顶用了?
她爹和舅舅、表哥几个虽然都会在她撒娇耍赖的时候露出不忍心的表情,但却不是每回都顺着她了。
姜桃开始训练她走路和说话,还有一些待人接物的规矩。
因为没人再偏帮窈窈,姜桃的训练很快就出现了成果。
她懒得走路?姜桃就和她耗着,不把每天安排的走路时间走完了,那就甭想玩别的了。
姜桃的耐心奇好,也不打骂她,就这么耗着。
窈窈和家里其他人求助无果,耐心也不如她娘,只能开始自己走路。
后来窈窈现走路虽然累,但是她娘每天就让她走两刻钟,而且好好练了之后她娘还会笑着夸奖她,还会和她一起去净房洗澡,在洗澡桶里放那种能浮在水面上的小鸭子、小船,好玩得不得了!
对比起来,在学步车里走那么一会儿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以忍受的事儿了。
窈窈本来就聪明,学什么都比同龄人快上不少,又因为她年纪小,被养出来的骄纵没过多久就被纠正了过来。
后头姜桃也去忙自己的事情了——她的绣坊又开了起来。
而这时候姜桃从前在县城创办的那个小绣坊也早就展了起来,在州府都赫赫有名。
黄氏每年到京城来看儿子的时候都会乐呵呵地和姜桃说绣坊办得多好,然后送上姜桃应得的红利分成。
姜桃早先就说绣坊的收入用来做善事就好,自然是推辞不肯收的。
黄氏却执意要给,劝她说绣坊的生意能这么红火,绣娘们踏实肯干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沾了姜桃这国舅夫人的光——早先姜桃还担心十字绣的技艺会被其他绣坊模仿山寨,后来都知道这是国舅夫人所创的技艺,而且还是为了做好事、让普通妇人有一份收入才传授给其他人的,谁会为了那点利润去和她对着干?
在黄氏的坚持下,姜桃只好把那份银钱收下了。
她在沈家也并没有花银钱的地方,于是便又办起了绣坊。